影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护理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影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护理因素分析

洪晶

洪晶(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医院护理部222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85-03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护理因素,提高急诊患者的输液安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纷。必须培养全能急诊护理工作者,建立完善的多科协急诊诊疗抢救体系。方法由医生、护士、医务科、医技人员、总务科、设备科人员等共同完成急诊补液室患者的输液安全工作。结果通过各部门参与安全工作,降低了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结论急诊输液工作涉及医院多个部门,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关键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护理因素分析

【Abstract】Thegoaldiscussion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fluidinfusionroommedicalservicesecurity'snursingfactor,enhancesthe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patient'sinfusionsafety,guaranteedthatthemedicalservice,thenursingquality,reducethemedicalservicetobenumerous.Musttraintheversatile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nursingworker,establishestheperfectmulti-Scienceassociation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diagnosingandtreatingrescuesystem.Themethodbydoctor,nurse,themedicalsection,themedicaltechniquepersonnel,thegeneralaffairssection,theequipmentpisionpersonnelandsooncompletesthe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fluidinfusionroompatient'ssolutiontrouble-freeservicetogether.Theresultparticipatesinthetrouble-freeservicethroughvariousdepartments,reducedthe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toinfusepatient'ssafehiddendanger,improvedthemedicalservicequality.ConclusionEmergencyhospitaltransfusiondepartmentsinvolved,onlytodothisworkincloseco-operation.

【Keyword】EmergencyfluidchamberMedicaltreatmentsafetyNursingfactorAnalytical

急诊护理室是现场抢救病人重要工作,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是具备全科护理知识,有熟练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急诊抢救、输液等各种治疗日渐增多,随着护理学的日益进步,人们对急诊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显示了护理工作的需要,可以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与病人多方面从心理沟通,是病人从心理上放松病情的压力。就能得到理想的疗效。

医疗安全是指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预防出现不良结果或受到伤害的发生,包括预防错误、偏差和意外等,这使患者免于由于医疗照护过程中的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伤害。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因此就得不断的探讨、研究提高,从护理方面减轻病人痛苦。

急诊补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特殊时段患者最密集的地方。急诊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危急、主要以突发性急病或突发事件多为主、时间性强等特点。由于接待的病人、病种各异更可以体现出在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1急诊补液室护士职责

急诊补液室护士职责中包括:①每班清点物品,特别是急救药品的预备确一不可,及时补充和保持物品完好,还要经常检查清理急救药品、输液器、注射器、导尿道管是否有过期使效,呼吸机、除颤器、输氧设备等抢救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②每日用含氯消毒液500mg/L“84”擦拭台面和躺椅等,并做好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包括门口走廊)绿色通道畅通;③负责急诊病人的护理治疗工作(洗胃、导尿、灌肠、吸氧、推针及补液等);④熟悉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障病人接受准确无误的治疗;⑤正确执行操作流程,严格三查八对,注意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严防差错的发生;⑥经常巡视病人输液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尤其要掌握过敏性休克、中毒、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

2影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因素

影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因素包括:一是护理服务,他包括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语言沟通、人性化护理、人文关怀、亲情化服务不到位等因素。二是全面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及操作技术技能。它包扩了.护理方面的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急诊抢救设备使用不熟悉、急救就医流程不便捷、设施不合理和不安全、设备保障和设施的配备不完善、不到位和功能不完好。重要的是,急诊护士要掌握在抢救中各种急危重病人补液病种,掌握补液的速度、量、补液的类型。交流沟通时,对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的提醒、告知可能的愈后和解释等。医生方面:普通门诊病历书写简单,每个医生不规范字体,甚至潦草。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甚至辨别困难。部分医生观念陈旧,对药物应用的一些新知识新进展缺乏了解,如常用的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有配伍禁忌,而仍合并用于皮肤过敏等疾病,对一些新药的的规格不同年龄对象的剂量或应用范围等含糊不清或误解。医技人员方面:药房的医技人员在配方时有时不够仔细,对多种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用法剂量把关不牢。不同用法的药混放,缺少查对,造成差错。医务科、药剂科方面不及时抽查急诊处方合格率,不及时发放新药的说明,药品的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化学名、商品名、译名等。合用的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及时向医生反映。

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安全因素举例如下

3.1例哮喘病人,因哮喘发作,医嘱予喘啶静脉推注。当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第三针才打上,结果患者哮喘更明显。其原因:护理人员基本专业技能不扎实。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枝能的培训。

3.2例肠梗阻患者医嘱予生理盐水灌肠,执行中护士误用了“亚硝酸钠”作为灌肠液,结果导致患者“亚硝酸钠”中毒。其原因:管理制度不严谨,执行制度不规范;护士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差而造成的。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责任心。

3.3例糖尿病人,静脉滴注胰岛素,护士按常规控制补液速度,结果一小时后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原因: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医护沟通及特殊提示欠缺。对于糖尿病病人的补液,临床上是十分慎重的,一是补速度,二是胰岛素的用量。二者是医生、护士共同责任,按照规范的星级护理管理,对病人进行亲情护理,可完全避免事故发生。

3.4例心律不齐病人,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并准备心电监护,当护士已经为病人开通了静脉,却发现心电监护仪是坏的,结果造成病人及家属产生巨大恐慌。其原因:护理人员未做好仪器的保管工作,应当每天对仪器进行检查,使仪器呈备用状态。

3.5例准备挂补液的患者,赵某(高血压病人),蔡某(哮喘病人),同时处于待挂补液的过程中,当护士叫号于赵某时蔡某随意应答,结果护士为蔡某挂了赵某的补液。其原因:未建立完善的患者应答制度,护理操作不规范。

3.6例肾绞痛病人,医嘱同时开了止痛和消炎两种补液,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按医嘱单的顺序执行,先给病人静脉滴注消炎液,结果病人的疼痛没有及时缓解。其原因:临床护士更多的倾向于机械操作,而缺乏综合判断能力。要培养和提高护士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4护理因素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护理过程导致医疗安全的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①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责任心不强,专业基本知识不全面,②流程不严谨,多环节防范不力;③机械操作,综合思考判断检测不力;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操作不规范;⑤医护患沟通不完善、不及时。

5方法

我们为了消除在补液护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管理:

5.1开展新型的护理医疗质量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全方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人文培养;人文关怀,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开展星级护理进赛活动,达到护理医疗服务亲情化、技术操作规范化、医护沟通及时完善。力求将护理缺陷率降至最低。

5.2建立建全护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要求能够熟记制度和职责,工作中以制度、职责为原则,恪尽职守,履行职责。全面进行各级护理人员的全能培训,要求本科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撑握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以建立、健全和落实制度为第一要务。强化护士的三基、三严基础训练考核,一并落实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同时强化“四化”管理,即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例如:在用人方面,必须严格依据“护士职业许可”,不能随意聘用。例如:当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时,嘱咐患者不要远离护士视线。这既规范了行为也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条件。当然我们必须以患者主体,改进工作流程与患者及病情的需求相结合,如:补液时间的调整、护理人力按需调配。

作为现代护理的一名护理工作者,更应加强自身的素质。除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总结经验教训。把医疗安全隐患控制在可预防范围内。另外,同样做一件事情,护士应当知道为何做,怎样做。由于医疗安全并非独立事件,更应当建立控制护理服务中间环节。医疗设施也应当始终处于备用状态。此外,急诊补液室护士每天面临大量的静脉输液患者,我们要做到轻重缓急,严格执行三级护理责任制,特殊患者特殊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高峰时段首先照顾急症患者,如:优先接待腹痛、发热和出血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每次注射时都必须告诉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心中有数,一旦在输液过程中有外渗现象,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处理穿刺部位,如有不适,及时反映给护士,以便得到有效的处理。

5.3急诊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牢固掌握常规病人和各种急危重病人补液方法、速度、量,如:知道中毒抢救病人、心脏病人、肺功能不全病人、脑水肿病人、肾功能不全病人、糖尿病病人等不同急危重病人的补液速度、方法、量。不同的病种补液的方法、补液量、速度不同。因此医护人员要患者和病人家属建立“安全共识”为第一要素。医疗安全防范同样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和配合。当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和家属应当提醒医护人员,如此可以多增加一条防线。当护士在核对时,患者和家属应当积极配合。另外,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疑问和不适时,应当立即提出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获得信息、及时补救。

5.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环节是医院护士在医疗活动中的首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洗手制度、操作前后必须洗手,并做好医废弃物管理,严格区分(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医疗废物的分类暂存。确保无感染病例发生。

合理布置输液室,如为了便于观察,减少嘈音,设置皮试试验区;为了环境舒适,将成人输液室与儿童输液室分开;为了方便患者,提供开水和纸杯等,还在重点观察区安装特需输液标志牌等。都是消除在护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6小结

科学分析学告诉我们:急诊补液室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一门系统科学技术,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护理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一套医疗护理服务及专业基本知识、技能体系,才可能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保证急诊补液室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是每一个急诊医护技人员的共同职责,护士在这项工作中应发挥更有效和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质量得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