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3

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山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舞蹈是一项比较受大家喜爱的艺术,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身体韧性,为以后学习舞蹈作铺垫。舞蹈有一种特性就是审美体现,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也更是付出汗水后表现出来的优雅。但是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僵硬的动作,不只是跟着老师模仿,不单单是形体的表现,更是在形似中体现创造性的神似。本文对大学舞蹈学习过程中创新培养进行研究,为舞蹈的创造提供基础。

关键词:舞蹈专业;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舞蹈是一种以艺术创作精神为核心的行为。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展示舞蹈动作的美感。这不仅需要舞者具备较为扎实的舞蹈基础,还需要具有灵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大多数人在学习、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多数学生可以顺利掌握舞蹈基础部分,但是在独立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中,会出现明显的思维僵化、缺乏风格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所导致的。因此,转变高校舞蹈教学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是保证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性、促进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1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学生们就会以舞蹈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每个身体动作,在生活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的学习成果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如果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就会在课程学习当中投入巨大的热情和努力,并且专注于课程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锻炼,也丝毫不会出现倦怠,整体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因此,在舞蹈教学环节,要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舞蹈动作的训练,就是要把侧重点放在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层面,通过发挥兴趣的推动作用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第一,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激发兴趣。舞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排以及表演一些动人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来产生兴趣。而且学生边欣赏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渴望尝试和好奇的心理,那么教师再抓住有利的时机来进行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蹈动作的创造以及训练中,会自觉地进行舞蹈动作的创造。第二,有效借助游戏方法开展舞蹈教学。舞蹈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够把侧重点放在舞蹈理论知识的灌输方面,最为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实践,为学生搭建舞蹈动作练习的自主实践平台,让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接下来在大量的动作训练当中逐渐加入自身所了解的动作,进而培养学生们的舞蹈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单一运用灌输性教学模式,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也会让学生对舞蹈创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舞蹈游戏寓教于乐,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整合起来,用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培训

舞蹈其实也是带有感情的,并不仅仅是四肢僵硬的模仿动作,很多舞蹈都是有浓厚的故事背景,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讲述舞蹈的背景,或者赋予舞蹈一个使学生印象深刻的环境,带有感情的学习会让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比如学习民族舞的时候,可以先给同学们播放幻灯片或者一些其他的视频资料,让同学们先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个舞蹈的故事背景。学习时可以播放专业的舞蹈动作,通过动作感情和文化相结合,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其在学习中进行不断创造。大学中有各种舞蹈活动可以引导同学们积极参加,了解不同种类的舞蹈,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环境,积累经验。这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相通的,比如说大家会把唱歌跳舞作为一个词语表达在一起。培养舞蹈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艺术的不同思维相结合,在不同艺术交汇中创新。

3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及理论引导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较好培养,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才能够保证其思维更加具有创作性,也就能够为创造性思维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条件。对于幼师专业学生而言,在开始接触舞蹈时,大多数学生均会感觉比较陌生,对于舞蹈学习兴趣及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各个方面因素影响,会对舞蹈学习产生恐惧感。所以,在开始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应当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能够主动进行舞蹈知识学习,可使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经典舞蹈视频,从而使学生通过观看能够感受到舞蹈美感,使学生能够真正对舞蹈产生兴趣,使其能够有欲望尝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讲解舞蹈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舞蹈更好了解,可使其充分认识到舞蹈练习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也就能够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对舞蹈知识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特点充分把握,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营造愉悦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兴趣得以提升,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可为创造性思维较好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4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建立的创设意境

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创造性思维,作为舞蹈教学中最为灵魂的项目--创造性思维,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可以不断受到审美的熏陶,使舞蹈思维不断创新获得进步;进行大学舞蹈教学中,对教学设计、能力培训中不断追求突破与创新,保证学生可以受到环境的激励,激发学生对于舞蹈的创造兴趣。纵观近年来高等学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创造创新意识培养的课程比重日益加大,教学体系中将体现创造性思维重要性的环节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生们的创造思维意识被极大的鼓励与调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思维环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教育大多强调认知,一味地接收与认同成为定性思维模式。如此保守的求知氛围势必禁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他们探索新知的脚步。宽松开放的思维主要依靠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培养良好的环境氛围,使每个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创造的心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为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空间,培养并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能力,让学生有权力、有机会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情,为创造性提供机遇。

5重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究其体育课程的本身,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并不能与理论基础完全脱离。因此,为了提高高校中体育舞蹈教学质量,老师要抛弃原先老旧的观念,重视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之前,高校体育教师一直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形成重视。为了解决该种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知识需求方面出发,加强与学校领导的交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添置符合发展的体育教材。另外,还可以借助现代网络资源,促使理论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通过多种渠道构建正确的高校体育舞蹈理论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体育舞蹈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当下出名的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中的一个片段:其中一位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借助自身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有效解决了人体肩部高度不一的问题。

6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人如果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而在这种情况下,其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加强。大部分人对于舞蹈都有着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学习舞蹈需要长期的训练,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过程相当枯燥、乏味,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努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高校舞蹈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反复观看舞蹈动作,通过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只是传统、单一的口头讲述和动作示范。此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当学生沮丧时,教师要予以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个人的尊重和关怀,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训练。

7优化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能够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思维培养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突破思维的限制,努力发挥好自身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优化教学策略:第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以及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进行准确定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课堂组织者以及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能够总结出自身的学习策略,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第二,在舞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将所掌握的舞蹈动作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创新,另外,可以将教师们所传授的舞蹈动作套路进行创新,比如将舞蹈套路中的动作分解开,然后学生们通过自身对相关动作的理解进行连贯,形成一个流畅的舞蹈套路,进而培养学生们舞蹈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学生们在创作一个新颖的舞蹈套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动作之间连贯不起来的现象,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求学生们根据舞蹈套路中连贯的需要,来创造出一个适合的舞蹈动作,进而保证自身所创作出的舞蹈套路的流畅和表演性。

8强化相关艺术学科体验及学习

对于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而言,其与其它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其它相关学科,从而使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展,使其想象空间更加丰富,从而能够实现触类旁通,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较广阔空间,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得以更好发展。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尽量多观赏画展及武术表演,多欣赏音乐、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接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均能够得以提升,进而使学生良好心理结构及高尚情操能够得以形成,并且使其能够形成高尚人格,这对学生今后发展十分有利。

9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培养个性化创造思维

生活中个性创造与我们密切相关,大舞蹈专业教学,需要从个性化创造入手,对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奇的创造性想法,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对学生的大胆创新想法加以引导,使其不断探索与创新。如: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在进行舞蹈作品创作时,道具的运用,音乐的选取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作设计中,尽可能的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启发他们的潜在创造思维,并且进行学生间设计对比与交流。这种交流与对比的评测标准无疑要以新为准,不必害怕“有个性”,鼓励个性化思维的发挥与展现。具有个性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也是感知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开发与培养十分重要,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使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构想出有别于其他具有创造性、新颖的舞蹈作品。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容是就是个性化,它使舞蹈艺术彰显出个性化风格,在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更加灵活的方法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以发扬学生的潜在能力。拥有独特的个性化创造思维,合理进行艺术的创造,才能更加完美的展现艺术的丰富与多样。

结语

在当前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属于十分必要的任务,对学生进一步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舞蹈教师应当清楚认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价值及意义,选择各种有效方法及措施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促进学生得以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胥晓晴.幼师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4,(11):201.

[2]陈芳.论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2):123.

[3]张纯承.舞蹈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92-93.

[4]迟君.浅论舞蹈教学艺术的创造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4,(4):60.

[5]刘镒瑄.浅谈创造性在舞蹈编创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6,36(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