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音乐教学中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关注音乐教学中的心理干预

高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256600

摘要:《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鉴赏是一种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特殊的审美活动。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是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夯实对音乐本源属性的理解与认识、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运用暗示,巧设教学情境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音乐鉴赏心理诉求和谐发展

音乐课程是一种与人的情绪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审美活动。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巧用心理因素,有效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笔者试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夯实对音乐本源属性的理解与认识

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不同曲调、节奏的音乐对人情绪情感的影响也不相同。先有愉悦,才会有情感。《荀子·乐论》中说“乐者,乐也”。音乐本身具有使人快乐的属性,这是音乐最朴素、最本源的属性,这种快乐指的不仅是简单的生理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愉悦与心理上的和谐。情感源于兴趣,兴趣源于乐趣,而乐趣只有在人心情快乐、愉悦的状态下才能生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程式:愉悦—乐趣—兴趣—情感。愉悦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开端,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才是审美活动之目的。据调查了解获悉,学生不喜欢音乐鉴赏课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课上普遍感受不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与快乐。没有愉悦与情感的音乐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这才是学生不爱上学校音乐课的症结所在。试想,当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作品时,如果连最基础、最开始的愉悦心理都没有被激活,那么之后的乐趣、兴趣和情感又怎能到达呢?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初始就能建构起愉悦的学习心理,自然会产生愉快和谐的心态、主动接受的内心倾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高尚的情感,精神世界的充实、和谐才能水到渠成。因此,愉悦心理的及时建构是音乐鉴赏课成功的关键,愉悦心理的有效建构才是审美教育目标完成的最为关键一环。

音乐心理学就是探究音乐对人心理影响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人,是一个兼具生理性和心理性的生命体。外界的刺激(如声音、气味、色彩、运动等)能够使人体内部发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在这所有的外部刺激中,音乐就是一种能够深刻影响人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的刺激源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了解音乐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利用音乐心理学的知识规律,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音乐学习的认知心理动态,来有效地推动音乐教学。

二、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教学实施主线,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

音乐鉴赏教学要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是要及时更新和选取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与诉求的音乐作品,选取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音乐作品,要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元素去引导他们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而不能让学生总是生活在远离现实世界的音乐气氛之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选择在注重音乐的艺术性与民族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时代性,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更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音乐艺术文化带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完成音乐鉴赏的课堂教学。

人,是社会的产物,更是时代的产物,学生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审美需求。那种无视世界音乐发展趋势,忽略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让缺乏时代感的音乐充斥课堂的教学已严重地窒息着音乐鉴赏课堂的活力,这也是导致音乐鉴赏课不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关心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最经典与最具时代感的优秀音乐文化传递给学生。

三、运用暗示,巧设教学情境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暗示是以间接方式对人心理产生影响、并导致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隐性的可操作性行为。情境感染是手段、是中介,心理暗示才是真正的目的。心理暗示的发生原理是:以情境为依托对人产生心理引导,唤醒人体内在的潜意识,进而激发自信的热情,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潜力的目的。著名的激励大师陈安之说过这样一句话,请注意你所想的,因为它们会变成你嘴里的话;注意你的所言,因为它们会变成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为它们会影响你的命运;我们相信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见,心理暗示能唤醒人的潜意识,它能助你成功,同样也能瞬间把你摧毁,“罗森塔尔”效应和“哀莫过于心死”就是对心理暗示正反两面效应的最好论证。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巧妙心理暗示和情境设置,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体验、联想与想象,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思维的瓶颈,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完成一系列从高到低,从感官到感情,从情感到理智的心理活动过程,使学生逐步完成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人文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