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陈作武

陈作武(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儿科4302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NRDS患儿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通气法,观察组38例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促使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降低,大幅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014-02

【Abstract】objective:fornewbornswithacuterespiratoryfailure(NRDS)ofmechanical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iesinapplicationeffectisanalyzed.Method:choose74casesofchildrenwithNRDS,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controlgroup36casesusingthetraditionalventilationmethod,observationgroupof38casesof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comparedtwogroupsofbloodgasanalysisandcomplications.Results:observationgroupPaCO2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pHvalu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inhospitaltimewa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controlgroup;Observationgroupincidenceofcomplicationsandmortality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mechanicalventilationinneonatalacuterespiratoryfailure,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canmakechildrenreducetheincidenceofventilatorassociatedlunginjury,greatlyshortenedwiththelengthoftime,isworthpromoting.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NRDS)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需通过机械通气法展开治疗。在机械通气治疗普遍应用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逐步发展下,NRDS患儿抢救成功率有明显提高[1],然而机械通气中引发的诸多并发症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为探讨控制NRDS机械通气中并发症的有效通气方法,笔者选取74例NRDS患儿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法,观察组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NRDS患儿74例,其中男44例,女30例,出生时间1-3d,平均(1.9±0.4)d;其中早产儿53例,足月儿21例;患儿体重为1500g以下19例,1500-2500g44例,2500g以上11例;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8例,两组患儿出生时间、性别组成及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吸痰处理,之后采用德国DragerBaby-long8000呼吸机以不同方式展开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通气法:潮气量设置为10-15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30-60次/min,呼气末正压为4-6cmH2O,吸气风压低于30cmH2O。观察组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潮气量为5-8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40-60次/min,呼气末正压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使患儿pH保持在7.20以上,PaCO2在60mmHg以下。根据患儿病情对通气模式进行合理选择,控制吸入氧浓度为0.25-0.80,在通气过程中对两组患儿心电、血压、呼吸、血样饱和度进行密切监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值血气分析情况进行记录,主要指标为PaO2、PaCO2、pH值。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出血、脑室内出血、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记录患儿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研究数据,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和住院时间分析

两组患儿PaO2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和住院时间对比(x-±s)

组别例数pH值PaO2(mmHg)PaCO2(mmHg)住院时间(d)

对照组367.45±0.1170±1337±419.6±2.3

观察组387.21±0.0966±1255±714.1±2.1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对照组病死11例(30.6%),观察组病死4例(10.5%),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例)

组别例数肺出血脑室内出血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并发症

对照组36323412(33.3)

观察组3801113(7.9)

3讨论

NRDS是非呼吸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器官或呼吸中枢发生病变,致使患儿换气与通气功能障碍所致代谢和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国外有研究表明,NRDS病理改变主要为肺组织有广泛性肺不张、散在的肺泡充气过度现象,其肺泡壁、终末细支气管壁上有透明膜附着,导致肺间质水肿且不断渗出炎性细胞,直接影响到患儿肺部气体交换过程,致使患儿发生严重的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3]。

机械通气是扩张肺部、促使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改善的有效方法,可促使肺泡中二氧化碳充分排出,从而对NRDS发挥显著治疗效果。现阶段机械通气已在NRDS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机械通气方法出于将患儿动脉血气PaO2、PaCO2维持在所需范围内的目的,常需采用较大潮气量或较高吸气峰压,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已有临床研究[4]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致使NRDS患儿病死率增加、病程延长的首要原因。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传统机械通气有明显区别,该策略在机械通气时选取最适宜呼气末正压、低潮气量通气、肺开放及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通气方法,特别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肺保护的重要性,其允许患儿Pa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从而尽可能采用较低潮气量,使机械通气过程不需采用过高的平均气道压和吸气峰压,可有效降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促进患儿快速康复,促使病死率有效下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和上述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促使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降低,大幅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燕,武彦秋,孙鹏,等.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荟萃,2011,26(5):405-407.

[2]杨斌,陈志卿,郑歆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43(5):393-394.

[3]黄晓群,卢锡胤,余鹏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12):70-72.

[4]林明祥,潘海贤,李玩如.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抢救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广州医药,2006,37(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