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袁清1袁晓莉2

袁清1袁晓莉2

(1简阳市中医院四川简阳641400;2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为消毒供应中心的传统管理阶段,共发生护理差错事故166例,设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实施《WS310.1-2009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综合性管理,共发生消毒隔离工作护理差错事故72例,设为研究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原因,以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结果研究组存在的问题因素引起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操作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低及全流程控制不当,应加强管理、增加培训、完善流程,有效改善这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解决的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疗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在操作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低及全流程控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我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1-2009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标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强化管理,有效促使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迈向标准化、规范化,对防止医院感染,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发生因消毒隔离工作未达标的护理差错事故共238例,遂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资料来源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差错事故档案,共238例。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为传统管理阶段,共发生护理差错事故166例(69.75%),设为对照组,其中90例为临床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报告的异常情况、进而确认为消毒隔离工作失误,76例于消毒供应中心中自查时发现;于2010年1月起,我院开始实施综合化管理,该时期到2010年12月间共发生消毒隔离工作护理差错事故72例(30.25%),设为研究组,其中39例为临床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报告的异常情况,33例为消毒供应中心内自查时发现。两组在案例分类、事故影响因素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工作综合性管理,主要方法:①工作人员素质培养:供应室工作人员分层培训,尤其随着CSSD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和人员培训,迫在眉睫,组织全科人员专科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定期培训,制订培训课程表,重点学习行业标准、工作方法、流程、新管理思想、职业道德规范、各工作环节潜在隐患和防范措施以及护理纠纷个案分析等,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保障工作的有效进行。②设置监管程序:在流程各环节上设岗位组长,明确责任到人,提高护士长对消毒供应集中化管理的意识,负责环节质量检查与过程跟踪。对流程化作业、消毒清理输入输出工作等制定详细的检测标准,加强管理,对任何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质检和考核标准,并订立奖惩标准,严格遵照执行。③重新制订出供应室的服务流程图与质控标准:对消毒供应服务的回收、洗涤、包装、灭菌、发放、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并对质量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定岗定责,出现问题直接寻找责任人。包括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的细节处,如关灯、地面清理等,都安排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表和工作时间,使责任到人、权责明晰。将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的待消毒物品及完成消毒等待送离的医疗物品的出入登记、管理人员等编入流程化管理,出现差错,直接惩治责任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成立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小组负责科室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随时监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人人参与管理,使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3评价标准将所有不当的消毒隔离工作案例发生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其中包括操作者自身因素、流程规范化问题、管理问题三方面。根据调研的比例确定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原因统计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原因统计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各类器械和医疗物品必经的重要部门,尤其在消毒灭菌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消毒供应中心中的消毒隔离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各科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对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消毒隔离工作的结果应该以无菌为前提条件,但在日常操作中仍出现不少问题而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1操作人员自身因素:操作人员自身因素主要包括:①技能不熟练。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队伍的学历、年资具有多层次性。工人占50%以上,他们更需要专业知识、专科技能培训,传统的培训方法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流于形式,且不能保证人人均能学懂,对一部分人可能太容易,对另一部分人可能又太难,收效甚微,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针对入科时间、学历、职称、岗位的不同进行重点的培训及考核,使每位工作人员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岗位均能得到规范化培训,从上表可以看出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去污清洗、检查包装、消毒灭菌等核心能力提高了,能充分发挥各岗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消毒供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②职业态度不规范。强化责任教育,每月组织1次以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新形势、新要求为内容的学习教育会,让护理人员不断更新观念,明确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直接关系医院感染,直接关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危,树立医院感染“零宽容”理念[3],在工作中养成自觉负责和一丝不苟的良好职业习惯。经过综合管理,研究组在操作人员自身因素所造成的事故发生数量明显减少(P<0.05)。

3.2流程不规范因素:①污染物品处置不当。因消毒隔离工作相对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故有一些回收的器械未及时进行分类,锈渍较严重的要未及时更换,轻微锈渍的没有进行除锈处理,不同的再生器械选择同一种的清洗方法,例如穿刺针头的洗涤,预洗后,用配置好的酶洗剂,浸泡10min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取出后用95%的乙醇进行冲洗自然干燥灭菌。一般的医疗器械分类装筐,采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其过程为预洗-加酶清洗-漂洗-消毒(加润滑)-烘干。器械的放置不规范,有的器械带水存放,例如弯盘的放置;器械的关节处要张开以防清洗不到位,残留的污染物被带入清洁区。在处理已消毒完成的物品时,一些工作人员可能直接用正在进行消毒作业的手套及已被污染的手套处理,或者未严格按照已消毒器械无菌管理办法执行[4],都可能造成消毒供应工作的不完善。②物品交接核对不清。对待消毒物品或已消毒用品在与上下游进行交接工作时,因各职能岗位人员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有时在交接核对时忽略规范化操作步骤,进而造成数量不对,不仅造成工作人员之间的不愉快,还影响正常的医疗程序执行,因此发放记录表应有发送日期、使用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人、接受人等信息。通过本组研究发现,有效的流程管理能够大量减少消毒隔离的发生率。

3.3管理不当因素:①质量管理的追溯制度未落实:缺少监督机制和终末质量控制等,追溯管理可以及时有效控制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损失[5]。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物理监测法、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方能使用。②设备的日常维护不规范。消毒隔离区域内应定期对灭菌器的安全阀和压力情况进行检测校验,对超过使用期限的设备进行即时处理。定期维护设备,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造成灭菌效果不可靠。③事故责任人不清:因未将各项工作职责定岗定人,故在事故发生时,常找不到相应责任人,对于事故的处理与分析也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面管理的同时,应重点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管理,通过有效管理,我们在设施及防护物品不足和事故责任不清方面获得明显的提升。但在本组的研究中,我们忽略了对消毒设备日常维护的管理,故在此项1年内发生次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操作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低及全流程控制不当,是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管理、增加培训、完善流程,有效改善这些现实问题。才能做到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重处理转变为事前严把关,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效控制医院感染[6]。

参考文献

[1]刘艳平,聂玲.基层医院消毒隔离中存在问题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2):169-170.

[2]刘淑云.基层医院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1):61-63.

[3]陈士新.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751-2752.

[4]钱翠凤.社区消毒隔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22-124.

[5]李丽华,杜秋焕,王江滨,等.可追溯管理在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802-803.

[6]郑冬梅.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2(12):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