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关于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狄方全

狄方全

(西林吉林业局计划科,黑龙江漠河165300)

摘要:开发漠河森林生态旅游业,对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的目的及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不足,对加快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目的;对策;思考

针对漠河森林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加大宣传,多方筹资,做大做强漠河森林生态旅游,让漠河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成为加快林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把漠河打造成北极低碳森林生态旅游名城,并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森林生态旅游的目的

生态旅游是城市和集中居民区的居民为了解除恶劣环境的困扰,为了健康长寿,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去保健疗养、度假休憩、娱乐,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

2森林生态旅游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作为朝阳产业,投资回报率极高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企业及人们的青睐。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森林生态旅游作为21世纪的绿色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3森林生态旅游的载体

森林旅游主要依托森林景观资源,它的主要载体是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4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漠河蕴藏着十分丰富、具有特色、风光秀丽的森林风景旅游资源。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工作,把它作为保护自然、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4.1漠河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漠河县地处祖国最北,北极村是北中之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极,也是最敢叫响北极品牌的地方。“南有三亚,北有漠河”。漠河县与俄罗斯赤塔州、阿穆尔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242公里,具有“一县对两州”的区位优势。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漠河口岸,和黑龙江省与俄赤塔州唯一开通的贸易通道——中俄洛古河临时过货通道,边境贸易、国际运输及边境旅游等各项业务齐备。漠河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合作,先后与俄罗斯莫戈恰市建立了友好县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大兴安岭旅游联盟;与三亚建立了旅游战略伙伴关系。独特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北”字资源,使漠河的生态旅游事业日益蓬勃发展。

4.2优美的自然风光。漠河境内原始森林繁茂葱郁,林木总蓄积达516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0.6%,是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佳地。走进漠河,苍峦叠翠,碧水争流,一派原始生态的自然风光,是天然大氧吧。森林生态旅游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人纷纷前来,可以休闲度假,可以野餐露宿,可以狩猎探险。

4.3漠河四季分明,景色各异。初春,兴安杜鹃争奇斗艳;夏日,林木苍翠,松涛阵阵;秋日,五花山色层林尽染;冬季,雪山林海交相辉映、银装素裹。尽情享受自然美,增进身心活力,陶冶情操,增长自然知识。

4.4森林生态旅游业正在逐步发展。

4.5森林生态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对林区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5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特点与不足

5.1认识缺位,起步较迟。长期以来,漠河林业发展“重二产、轻三产”的现象比较普遍,森林生态旅游没有及时开发,旅游收入统计口径不一,导致森林旅游产值占全县林业总产值的份额较小,无法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森林旅游开发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客商不感兴趣,政府又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从客观上影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造成漠河生态旅游开发起步较迟。

5.2亮点不多,景点不大。总体来说,漠河森林生态旅游没有形成具有震憾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作品,现已开发的景点,与其他城市或地区的生态旅游景点相比较都显得很小。

5.3品牌不强,规划滞后。一方面,在宣传造势上,形式不多,没有形成强劲的营销攻势,从而使漠河森林生态旅游业对外形象至今还不够鲜明、生动和突出。另一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显得杂乱无章,使一些已经开发、利用起来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设施普遍存在档次不高、品位低的问题。

5.4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不到位。森林旅游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服务质量不到位,不能适应森林生态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加快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员工在职培训已成燃眉之急。

6加快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与思考

6.1认识先行,广泛宣传。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和难点在山区,希望和潜力也在山区。从山区的资源条件来看,森林资源是最大优势,发挥山区资源的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可以说,森林生态旅游是漠河林业产业建设最有前景、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是实现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增加林业产值的需要,是实现“山上办绿色银行”、做强做大林业产业的需要,是真正的兴林富民产业。

6.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生态、文化、山水、休闲”的思路,编制《漠河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发展生态观光型、林果特色型、文化挖掘型、山村休闲型、涉猎探险型等多种模式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形成开发建设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品牌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新格局。规划要与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并切实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因地制宜,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6.3整合资源,推出精品。充分利用各地的旅游服务网络,设计森林生态旅游专线,推出野生动植物观赏、江河漂流、保健疗养、登高探险、森林研考、绿色夏令营等专项旅游产品,并努力做到与各地大旅游圈连接互动,争取把森林生态旅游线路纳入到全省黄金旅游线路当中。

6.4精心策划,加强推介。策划、筛选、包装一批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编印成宣传册、宣传画,充分利用各级平台,加大漠河森林生态旅游推介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牌、会议、节庆活动等多种媒体,大张旗鼓地组织策划宣传森林生态旅游景点及特色,千方百计开拓客源市场,增加游客量,切实提高旅游项目的经营效益,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动力。建立以森林生态旅游为龙头的森林旅游营销网络,发挥整体优势,组织森林风景区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

6.5多方筹资,完善设施。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必要的资金,虽然近些年漠河经济飞速发展,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各项社会性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财政不可能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开拓视野,多方筹资,按照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6.6强化领导,组织保障。进一步强化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专门的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机构,对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用好用足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7结论

为使漠河森林生态旅游尽快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注意对森林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培训,除内部经常教育外,还可以采取送骨干人员出外培训,请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授课等,提高其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