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管舒婷

管舒婷(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l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2h)、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72-02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生性疾病,目前世界上尚无根治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向年轻化快速发展的趋势[1],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延缓或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五项内容,其中饮食控制是各类治疗的基础[2],饮食管理可以使患者达到并且保持较好的代谢控制,和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减少急性和慢性合并症发生,改进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68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11月期间68例肥胖(BMI>25m2/kg)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0~50岁18例,51~60岁32例,60~70岁18例,有高血压病并发症29例,均属于Ⅱ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强化控制高血糖,并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1.2.1心理干预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者的表情、情绪,表达同理心,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采取每月知识讲座、知识手册、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认识,并请康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争取患者家庭的支持、配合,提供情感支持,诱导正向观念。

1.2.2用药干预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根据各类药物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不同的时段准确、足量服用,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血糖监测,充分掌握餐前、餐后血糖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1.2.3运动干预

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饮食、血糖和运动的耐受性等情况,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缓慢步行或做操等活动,从小运动量开始酌情增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而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1.2.4饮食干预

引导患者掌握科学的饮食规律,严格限制患者对脂肪、糖的摄人,禁烟酒,多给予优质低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去除体内过多的脂肪,减轻体重。同时,监测患者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严禁随意减少食量,减少餐次或者延迟进餐时间。

1.3效果评价

12个月后测量体重,测定FPG、餐后2h血糖(PBG2h)、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Y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x-±S,n)

3讨论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而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会不断增加肥胖的程度,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肥胖[3]。研究证实[4],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下降10%,能使FPG下降60%,病死率降低30%;对于BMI≥35kg/m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体重减少30kg则能保证病死率降低70%~80%。可见,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密切相关,可形成恶性循环,减轻体重对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表明[5],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自卑、抑郁等负性心理,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或放弃治疗,造成血糖波动;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和控制肥胖的关键,合理的饮食应既能保证营养充足,又不使血糖和血脂过高;合理的运动锻炼能促进葡萄糖与游离脂肪酸的利用,降低高血糖和体重。这表明,肥胖与糖尿病与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精神因素等因素息息相关。我院根据上述研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病情及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心理、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用药等干预方案,12个月后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指标(FPG、PBG2h、AR、HbA1C)和BM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广.肥胖病人胰岛素敏感性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6):383.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8-80.

[3]李强.肥胖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3):152-154.

[4]李明,范国平,赵明仙.中年人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1.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0):8-11.

[5]陈朝晖,张梅.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机制研究进展.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