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孙明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4000

【摘要】全科医师在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方可获得走上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的机会。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又是整个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实践基地建设是否规范关系到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为确保高质量、同质化的全科医师队伍,社区实践基地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

当前,由于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唯有高质量的全科医师队伍方有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鉴于全科医师在经历规范化培训后,最终将走向社区卫生服务岗位,故而社区实践基地建设是否规范,将直接决定全科医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1]。

一、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要想切实促进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建立高素质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将是关键。然而,就我国目前大多数社区中心的带教队伍而言,其中既有全科医师,也有部分是公共卫生医师。这些教师虽普遍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也拥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但大多数均未接受过正规的教学方法实践培训,以至于教师也缺乏临床教学技能。对此,要想切实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便需社区实践基地加强与规培医院之间的联系,以提升社区师资历练,如此方能确保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考核方式尚需完善

在当前应用的全科医师实践考核手册中,考核内容较少,导致考核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出社区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作为全科医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带教老师,尚未将考核的重点内容充分凸显出来,导致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未列入到考核的范畴之内,影响了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培训经费的投入需增加

全科医师的实践培训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想确保培训工作的长效性,需要政府加大在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关于具体的操作细则,也应指派相关部门人员予以管理,以确保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和教学经费能落到实处,来确保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规范化[2]。

二、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组织管理

1、建立实践基地管理团队

完善的组织体系有利于实践基地工作的规范开展,因此,在完善社区实践基地硬件设施的同时建立组织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如社区中心主任担任实践基地主任,中心副主任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实践基地的教学、后勤保障、学员管理、思想工作等。成立教研室,结合实践大纲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指导师资按计划进行带教;监督、评估师资教学质量;研究解决“师资带”和“学员学”这两个层面上出现的问题;负责学员进行相应的实践和考核;根据考核对学员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帮助学员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2、学员自我管理

关于实践小组的成立,应从小组学员中挑选一人担任组长一职,具体负责本组学员的学习、实践、生活管理等工作,加强学员的自我管理。

(二)建立健全制度

由于我国在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故而相关管理制度也还处于有待完善的状态。对此,为确保全科医师社区实践总目标的有效达成,并满足全科医师的社区实践管理要求,中心应首先致力于全科医师社区实践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实现全科医师的社区实践总目标[3]。与此同时,针对带教老师,则应要求其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前,首先制定严密的培训计划,如此才能确保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总之,科学的社区实践,应是可促进全科医师积极将自身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唯有让全科医师在领会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准确认识到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之间的差异,方能通过反复的全科医学思维训练,以达到培养学员的全科服务能力,进而有助于学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向社区提供集家庭、个人、社区为一体的卫生服务[4]。

(三)严格教学管理

1、考勤管理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故而中心在组织学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时,除了需要求学员严格遵守社区实践基地的规章制度外,尚需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勤管理。如学员因病无法坚持学习时,必须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并经由中心批准。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考虑到面临毕业的学员,有较多事务需待处理,故而中心可特批这部分学员一部分假期,但需经所在科室负责人同意,而若请假时间超出了中心规定,则需得到培训医院的相关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双方的签字批准。只有切实减少社区学员无故缺勤的现象,才有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2、教学管理

为切实保障社区实践基地的培训效率,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至于在教学中的管理,则应挑选中心具有较高责任心与事业心,且拥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医生担任社区实践教学小组组长。而作为社区实践教学小组组长,除了需负责日常带教这一本职工作外,尚需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适当安排一定的集中授课计划,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范围。如针对社区全科学员的集中授课,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社区心理干预、社区中医适宜等技术,如此既能拓宽社区实践大纲中尚未涵盖的内容,又有助于全科医师综合水平的有效提升[5]。当然,在此过程中,学员亦可向教师给出点评意见,而带教教师则可根据学员意见予以及时修正,以确保高效的授课效率与效果。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社区实践基地的带教教师均根据学员反馈及时修正带教计划。正因为如此,当教师在正式讲座授课时,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国内社区实践基地带教教师,均可积极借鉴此点,并可在此基础上予以有效创新。如以圆桌围坐的方式展开教学,可方便学员在听讲过程中以讨论、体验的形式进行交流。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允许学员随时提问,如针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集体授课,教师应安排学员在听讲过程中,亲自尝试运用或体验推拿手法等。而在处理医患关系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专门聘请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来向学员们分享其行医经验,让学员懂得该以怎样的手段去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医患矛盾。总之,针对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不能仅是向其传授全科医学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同时注重培养学员的社区实践能力,如此才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进而确保培训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三、结论

目前,我国在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唯有加强全科医师的培训,才能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的社区服务能力。而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逐步推广,这些医改的重大举措都需要全科医师服务能力的极大提升,从而为实现医改目标、为健康中国贡献作为全科医师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春凤,刘文斌,叶建花,等.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体会[J].上海医药,2015(6):17-18.

[2]虞建荣,王大定,蔡文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9):691-694.

[3]庞连智,王伟民,王坤元,等.区域性综合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上海医药,2012(20):22-24.

[4]马静敏.回龙观社区“3+2”助理全科医师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践方法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1-2.

[5]刘姿.全科医师社区培训工作的实践和思考[C]//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家庭医学学术大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