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优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策略

高国军

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

摘要:目前,我国各行业生产、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作为高质量的标准性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所实行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逐渐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的问题,对于实验室高质量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这就使得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引言

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室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真实有效而实施的控制行为,是提高检测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价的方法。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也能使质量控制的目的更好地实现。

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既能满足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客户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实验室评定组织等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客户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越高,其有效性越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和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体系本身的有效性指体系的各要素——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是适宜的、完善的且易于操作执行的,是体系全面有效的前提和基础。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指体系运行稳定、持续,并且能通过不断改进进行自我完善,以提高其适用性。实验室若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则必须建立适用于实验室管理、成熟、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资格进行认可。国内实验室一般都按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CNAS-CL01是等同采用ISO/IEC17025,其内容要求随着ISO/IEC17025版本更新而变化,因此我国实验室认可是与国际互认的。实验室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顺畅地运行。

2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实践不足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通常分两种形式,即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作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前者就是通常我们所接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规范,是以文字的形式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明确,而后者则是在实际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所遵循的管理内容和方法。目前多数实验室虽然根据国家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自身的特点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措施,用来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但实验室管理工作仍然与预期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出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与实际落实情况不吻合,导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两种形式之间出现偏差。

2.2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人员是实验实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落实环节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发展的实际证明,良好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能够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奠定实验室发展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能够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优化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作。但是就目前实验室所配备的管理人员来说,其通常关注的重点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侧重点通常放在具体的检测过程的严格化、规范化管理方面,而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2.3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

对于实验室来说,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实验室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要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来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来掌握当前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但是就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管理活动来看,多数实验室并没有将评价机制很好地落实到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之中,导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3优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3.1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逐渐的走向了人性化与规范化的管理方向,因此在对人员的培养与考核中,对实验室检测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经过相关的培训让人员的专业达到规范,其实对人员来说,除了需要拥有岗位合格证,同时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让一些新的知识能够及时的进行更新。伴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工作方式被打破,让目前的市场竞争力变的越发激烈。面对如此大的竞争,检测实验室需要不断的加强人员的培训,需要他们掌握更多知识,使其让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更有效。

3.2注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规范性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指导实验室建设、管理和使用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保障。针对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不足的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实验室要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结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明确,充分纳入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之中,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正确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日常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关内容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来开展相关的实验操作

3.3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5要求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现行有效的管理体系文件应涵盖《准则》内的要素,制定符合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提出控制性质量目标和发展性质量目标,编写相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并将实验室相关的制度纳入管理体系。这些体系文件既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又要结合实验室工作实际需要,作为质量管理依据,用于日常质量管理。在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管理体系文件,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4日常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控制

质量监督员不定期对测试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样品的加标回收,用RM标准进行测试控制,保留样品的重现性测试。一般回收率必须在80%~120%。若超出此范围,需要查找原因,进行整改。针对质量监控的数据,需建立控制图,以便于观察其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每两个月制作质量控制图。非常规项目质量控制监督,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必要时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包括使用标准物质或已知被分析物浓度的控制样品,然后进行样品或加标样品重复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性评审也非常重要,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每年评审一次,确认其原理和理论是否正确、完整,有无缺陷,操作上是否可行,方法上能否有所改进和补充,组织过程是否完善,并用于下一年度质控工作的改进。

3.5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主要是围绕实验室管理情况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效果评价与反馈系统。针对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实验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机制,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为评价的核心工作。首先,实验室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文件规定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机制,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与实施效果作为评价机制中的重点内容;其次,实验室应深化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效果的测评,通过量化的指标体系来对那些关键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指标进行评价,提升问题反馈的有效性;第三,要注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将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提升的重要参考内容,逐步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常态化运作。

3.6认真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审核工作

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与否,可以通过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评价。内审报告能够帮助管理者分析体系的运行状况,为

今后的实验室策划、改进工作提供有效的证据。内审范围覆盖管理体系涉及全要素和所有部门,频次为每年至少一次,当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审核频次,如发现严重不符合项、质量事故、申诉投诉等。在审核结束后,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和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计划,并对所采取的纠正改进措施进行评审、验证、记录。管理评审应当至少每12个月开展一次,是质量工作的大总结,出现严重不符合、重大质量事故、客户重大投诉时应追加审核。最高管理者根据管审输入对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总结与评价,从当前业绩上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考虑可能改进的机会,从而找出自身改进的方向,提出下一年质量目标。

结语

总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重视,各负其责。首先,最高领导者要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才会有全员重视的可能。其次,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管理者和了解并能实施管理体系运作的质量负责人。其共同精心组织,细致策划,切实将检验检测活动和质量活动实施到位,从根本上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验室才能不断得以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刘焕坤,张博,路静萍.煤炭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煤质技术,2016.06.

[2]李娜.浅谈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J].山西冶金,2017(05):121-123.

[3]姜艳.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J].上海计量测试,2017(3):62-64.

[4]郝秉慧.浅谈实验室内部比对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6(12):29-30.

[5]赵昕,孙雯娟,李希.质检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策略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