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塞10误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小脑梗塞10误诊分析

宋维良

宋维良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118300)

【摘要】目的:探究小脑梗塞误诊原因以及处理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3年误诊患小脑梗塞换着1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运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结果:这10例误诊小脑梗塞患者是后期的诊断过程中,被确诊患小脑梗塞,并且通过治疗后都能够顺利康复。讨论:在诊断过程中有疑似为小脑梗塞的时候,要及时彩玉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确诊以及及时的治疗,防止因误诊造成的危害与医患纠纷。

【关键词】小脑梗塞误诊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275-02

小脑梗塞是一种脑梗塞疾病,在医学临床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的几率比较大,其主要是小脑在后颈窝中,以及小脑上动脉与小脑后动脉以及小脑的前下动脉来向脑干提供血液,特殊性的位置与复杂性的供血原理使得在临床的诊断中常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小脑梗塞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恶心想吐、头晕目眩、有意识障碍与构音障碍以及眼球震颤与霍纳征等[1]。因此,为了探究小脑梗塞的误诊原因与处理方法,降低误诊发生率,文章通过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3年误诊患小脑梗塞换着10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45±2.1岁,患者均无恶性疾病病史,精神意识正常,没有异常行为。这些患者误诊的时间不一,最短时间5天,最长时间19天,在误诊过后经过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最后确诊是小脑梗塞。

1.2方法

对选择的10例患者首先运用头颅CT进行检查,在经过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进行核实,得出结果。

1.3分析方法

经过检查得知10例患者皆患小脑梗塞,患者恶心想吐,头晕目眩,但是入院时并没有意识障碍与精神障碍,也没有肢体偏瘫,头颅CT检查无异样。经治疗发现,恶心想吐,头晕目眩的症状得不到好转,同时还有眼球震颤与霍纳征等小脑梗塞特有症状,确诊为小脑梗塞。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用x-±s表示数据,检查前后比较运用t检验,用X2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小脑梗塞症状统计情况

在选择本院2011年至2013年小脑梗塞10例误诊的患者进行后期的诊断之后,皆被确诊为患小脑梗塞疾病,其中10名患者中患小脑梗塞症状主要有:头晕目眩下单纯性的小脑梗塞与非单纯性的小脑梗塞;共济失调症下单纯性的小脑梗塞与非单纯性的小脑梗塞,眼球震颤下单纯性的小脑梗塞与非单纯性的小脑梗塞。详见表1。

表1小脑梗塞症状统计情况

症状单纯性小脑梗塞非单纯性小脑梗塞

头晕目眩2例1例

共济失调1例2例

眼球震颤3例1例

2.2头颅CT诊断以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的情况对比

从2.11年至2013年我院的10例诊断为小脑梗塞的患者经过头颅CT诊断以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的情况对比结果发现,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的确诊效果比头颅CT确诊效果好,详见表2。

表2头颅CT诊断以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的情况对比

诊断方法确诊人数确诊率

头颅CT330%

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770%

3.讨论

3.1小脑梗塞误诊的原因

本院2011年至2013年10例患者在入院诊治时误诊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患者因恶心想吐,头晕目眩,没有意识障碍与精神障碍,也没有肢体偏瘫,头颅CT检查无异样,这种情况下就让诊治医生放松了治疗警惕,单单考虑到患者只是得了眩晕症,而没有想到是小脑梗塞,导致了误诊的情况发生。第二,10名患者在入院诊治的时候都忽略了检查患者眼球震颤与霍纳征等共济失调症,其中,共济失调症在小脑梗塞诊断中是最主要的判断依据,这个症状的发病原理是:小脑后面下动脉中的小脑绒球的小结叶和前庭神经核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前庭神经核作为脑干最大神经核团,其对缺氧非常敏感,因此,从前庭神经核出现异常就可以判定可能为小脑梗塞。所以对共济失调症的重视是极其关键并且极其必要的。除此之外,倘若有脑水肿的现象也要加大关注度,后颅窝容积变小会引发梗阻性的脑积血,造成颅内的压力变大,出现脑干移位从而导致脑干损伤。

3.2经验总结

对于上述的误诊情况的发生,告诉我们临床诊治医生,对于有急性的恶心想吐以及头晕目眩的患者,即使没有意识障碍与精神障碍,没有肢体偏瘫并且头颅CT检查正常的患者,也要高度重视其是否有患小脑梗塞的可能性,要对其认真的检查眼球震颤与霍纳征等共济失调症是否正常,及时对其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的检查,尽早确诊是否为小脑梗塞。虽然头颅CT扫描能够看得到小脑部位的灶,可是其密度较低,并且易书后颅窝的骨骼影像的干扰,因此医生必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检查,仔细观察一些可疑的部位。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率高,对小脑组织内水分变化较敏感,一旦有小脑梗塞出现,小脑内就会滞留水分,只要增加百分之五的水量,信号就会产生变化,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把它清楚的显现出来,并且不会受到后颅窝的骨骼影像干扰,因此,核磁共振成像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

3.3后期护理方法

患有小脑梗塞的病人大部分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并且平时有饮酒吸烟的习惯,因此,在治疗的时候要严格注意饮食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定期进行检查,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脑血管的硬化[3]。

综上所述,分析小脑梗塞误诊的原因,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对小脑梗塞疾病进行确诊,提高确诊率,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对临床诊治小脑梗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莺莺.35例老年小脑梗塞诊断体会及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1,02(02):324-568

[2]赵继伟.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03(08):689-421

[3]谢贤,李顺萍,黄绍伟,白海龙.小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05):66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