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中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浅谈

胡承柿

胡承柿四川省宜宾县柳嘉职业技术学校644600

摘要:《经济法律法规》是四川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对口升学考试专业学科之一,该门课程理论性强,中职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难记忆,学习效率低。要搞好该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应注重专业特色,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进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济法律法规教学浅谈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0-039-01

一、《经济法律法规》学科的性质和地位

《经济法律法规》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取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正确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处理一般的经济纠纷,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劳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财经商贸类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而且应知约占总分的30%。

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无专业针对性,生产线式教学。经济法律法规课程在管理类专业课程里均有设置,对于教材的选取一般都是通用的管理类经济法律法规教材,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在授课时,无论是会计类专业,还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均采用相同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甚至一本教案,同一教学案例,显然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对于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授课要求,采用生产线式的教学方式,标准化授课方式没有突出专业特色,不利于各专业学生实际执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案例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存在着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案例选取老旧,甚至在各类专业讲授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时,均选用同一个通用案例,缺乏各类专业的适用性。我们作为多年从事会计类专业的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真正体会到在会计类专业进行经济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在很多知识点的讲授中是有别与其他专业的,大多数从事法学的教师一般会采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过多的强调了整个法律体系的理论讲授,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授课效果。

(三)教学评价单一,缺乏公正性。多年来,传统评价机制是以学生课堂表现、平时出勤、作业、期末考试成绩等,来综合评定学生经济法律法规课程的学习效果。而没有公正的考量到学生真实获取经济法律法规的知识量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现今,经过我们多年来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经济法律法规课程实际讲授,逐渐的进行经验摸索,通过共同的研究与探讨,我们认为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时,如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对我们的授课效果会有更好影响。

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对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的思考,提出几点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想法,期望能对经济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一)注重专业特色,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作为中职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的未来执业工作中,结合其工作特点,学生就业是必然要面临的是职业资格的考试,如:会计证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范围是会计法、结算法、税收法、财政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律法规基础》考试范围是法律基础知识总论、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支付结算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律法规》考试范围是经济法律法规总论、公司法、其他主体法、金融法、合同法、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因此,在制定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侧重职业考核的范围来设置授课的内容,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就是讲究持证上岗,同时是实施以考代评的行业,所以,学生对于是否能顺利通过经济法律法规的职业考试是非常重视的。因此,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内有所侧重的讲解,再予以课外的协助与辅导,同学们基本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从而大大的提高学生们对未来的执业信心!并且,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对于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的学习不需要像法学专业学生一样过于深度地探究法理、法条,而且一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相对法学专业学生,是缺乏法理的系统性,普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通常是死记硬背的较多,针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经济法律法规的教学中就应更多的侧重学生的实际岗位需要。比如:在支付结算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各种结算方式的法律特征,结合相关法规,来加强学生对支付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违法处罚等方面的理解。教授学生当发生结算纠纷之后,应通过哪些途径主张自身的权利,并且清楚各种结算方式的具体适用范围及违反规定的违法处置,以便使学生从一开始工作就能做好防范,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学生对于资金、数字、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更加的敏感,而对于法学的法条理解是有一定的不足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能更多的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解释具体法条的实质内容,让学生能学透各个知识点,并可运用法条来解决职业考核中的案例,并能真正在实际日后的财务工作中有所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经济类案例来进行知识点的讲授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而且会计类考试的出题点也较多侧重经济类案例的考核,因此,针对所授学生的特色,尽量将案例的选取贴合学生兴趣以及专业特点,更能让学生所接受,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比如:合同法在会计类专业的经济法律法规教学中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我布置学生针对财务会计课上真实企业间传递的会计票据为依据,草拟买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同学们草拟的买卖合同与企业真实的买卖合同对比,找出买卖合同的成立要件,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改进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职会计类专业对老师与学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一份教案、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学生的教与学的好坏,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经济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法律规则,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培养其执业的能力,对于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养成更为重要。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可以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法庭(可模拟法庭),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经济法律法规案件的全程审理过程,这比课堂上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更好。对于经济案例的选取,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从事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活动,让学生真实的接触到实际案例,来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这可以和学生日后的执业无缝链接,真实体验法律案件的诉讼及审理、审判程序。同时,这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的锻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否正确判定案件的性质及案件事实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经济法律法规课程学习效果的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以上仅是对于中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粗线想法,希望对于中职校的会计类专业的该学科建设能有所裨益,也希望与工作在一线的同行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法律素养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娟;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律法规课程中的运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2]李运华;经济法律法规模块化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