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刘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预见性护理在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刘浩

刘浩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治疗组患者采用高危因素分析、一般性护理和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人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SAS)以及抑郁(SDS)的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人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比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满意度

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临床上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科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残疾,还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和恢复[1]。往往由于心理难以承受,出现各种焦虑以及抑郁等悲观情绪,甚至会出现求死的想法,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80例,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以及临床检查确诊为劲椎骨折,且符合高位截瘫的诊断标准,患者的意识正常,能够进行交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0.5~55.7岁,平均为(35.8)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21.5~56.5岁,平均为(3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组件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对于治疗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的内容包括:(1)密切监测患者病情。高位颈椎骨折的部位接近于生命中枢,患者病情变化快速,护理人员应利用各种监测仪器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手术后观察患者的伤口是否出现渗血、渗液以及生命体征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救治。(2)心理护理。几乎所有患者因为突发的意外事件导致自身高位截瘫,肢体失去感觉,大小便失禁,患病后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导致患者心理心理波动比较大,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压力比较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应该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给予及时的帮助,开导患者,展示以往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尽可能的稳定患者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可多讲述医学上有关高位截瘫患者治疗的创新方法,给予患者治愈希望。让家属协助治疗,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3)饮食护理。所有患者首先需进行一周的禁食,仅以静脉滴注葡萄糖的形式给予患者补充营养。一周后可进半流食或流食,两周后可进软食。并鼓励患者尽可能的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鸡蛋、鱼等。(4)牵引护理。对所有患者需进行颅骨牵引治疗。首先向患者介绍牵引治疗的必要性,并且介绍治疗过程中需采取的体位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其次,在治疗时,剃光患者的头发,洗净头部皮肤,将床头抬高15~30°,对需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最后,协助医生完成颅骨牵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在患者皮肤受压处垫软棉垫,帮助患者有尽可能舒适的体位,同时鼓励患者正确面对面部、下颌、耳部等不适[2]。(5)体温护理。颈椎骨折患者会因植物神经紊乱而影响体温调节功能,进而造体温失常,患者以体温升高最多见,这种体温升高有别于感染性高温,无需使用抗生素,临床护理是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具体措施是使用酒精棉球擦浴身体,也可以选择佩戴冰帽[3]。(6)口腔护理:颈椎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牵引,口腔中常会聚集大量的细菌与病毒,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口腔与咽部感染的发生率,咽部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此类病症也常常是造成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给予患者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清理口腔,每天早晚各一次,以减少口腔细菌繁衍,确保口腔卫生[4]。(7)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为了防止压疮、肺部感染以及血栓等并发症,对于患者使用气垫床,床铺要保持干净、平整和干燥;每过2h对患者进行翻身和按摩骨突部位;对皮肤与进行评估,针对比较危险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练习,使用呼吸机患者,为了保证患者排痰,对湿化罐进行加温加湿,采用“膨肺法”使小气道排痰增加,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尿管的通畅,每天对膀胱进行清洗。每天观察患者两侧下肢的腿围,是否出现水肿,应用弹力袜和绷带等。(8)康复训练。在手术后安排一定的主动和被动训练,且逐渐进行加强。前期主要进行被动训练,对四肢肌肉进行向心按摩和活动关节,中期可以进行主动训练,引导患者在基础上加大训练强度。如让患者每日3~4次,每次10~20分钟的进行髋关节的伸直、外展,膝关节的伸屈,踝关节的背屈等活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主要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治疗组SAS合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

3.讨论

颈椎骨折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性疾病,常常导致脊髓损伤而使患者出现高位瘫痪,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由于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的病程长、病情重,恢复缓慢,即使经过抢救治疗,生命得以保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血管栓塞、肺部感染、压疮、切口感染等诸多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5]。

护理干预在治疗中需要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全面地做好患者的抢救治疗,保存生命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身心护理,做好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注意患者并发症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及时评估病情进展,取得患者的支持,保障患者的健康,只有这样,治疗过程中患者才会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才能保证在患者在以后的康复治疗中的效果,为患者重返社会提供保证。

本文试验发现,治疗组患者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焦虑以及抑郁的评分显著降低,且并发症发生数和护理满意术显著地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预见性护理在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对于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培英,苏燕春,杨淑萍.系统护理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2):77-78.

[2]鲍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行整体护理的干预效果[J].医学信息,2015(36):126-126.

[3]孙瑞.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67-69.

[4]肖婧夏子.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5):312-313.

[5]丁伟辉,全金梅,燕朋波.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行机械通气病人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13):1195-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