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奂学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奂学琴

奂学琴

奂学琴

(舟曲县医院746300)

摘要:护理风险是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的有害因素,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和伤残等。其不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潜在护理风险给予识别、评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评价,使风险有效地减少或者消除。其不但能够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还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提高其对医院的信任程度。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年龄22~37岁,平均(28.82±3.02)岁;20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12例早产,18例足月产。观察组30例,年龄21~38岁,平均(28.92±3.10)岁;19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11例早产,19例足月产。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包括产程观察、观察和记录产妇生命体征状况、常规产后护理等方式。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加强产前检查加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管理措施,其中如果有一项高危因素评分超过相关标准值的孕产妇,应将其进行专案管理,且对其定期检查待产情况。同时,对该类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办理提前住院分娩手续。严格做好产前检查以及加强孕期保健,针对待产期间的风险、因素进行培训和教育。

1.2.2做好高危因素的应急措施风险管理即风险识别,针对多产、子宫肌瘤、产后有出血史、子宫畸形、双胎、血液病、瘢痕子宫等多类高危因素进行明确之后,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且准备各类抢救药品、物品等,以此保证孕产妇顺利生产。另一方面,须合理分配现场医护人员的工作以及落实好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1.2.3合理增加人力投入由于大部分孕产妇是夜间急诊入院,而通常产科只有1名护理人员值班,容易引起工作的混乱。因此,加大人力投入,增加夜间值班人数,并且实现至少2名护理人员在岗。以此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保证护理人员全程助产陪产。

1.2.4增强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增强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这一现象,助产士长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助产流程、助产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产后护理事项等方面。同时,还可采取考试的方式对助产人员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了解,并且采取实践模拟的方式,提高助产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1.2.5定期组织产后风险处理的讲座,加大助产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内容的讲座,以此实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汲取临床经验保证助产顺利等目的。另外,对助产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其明白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组织全体助产人员展开培训,加强其风险教育,并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孕产妇的权利等,进而减少产后不必要的风险事故,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1.2.6心理护理孕产妇入院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带领其熟悉产房环境,消除其紧张感。同时,随时观察其心理状态变化并作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如孕产妇害怕分娩的疼痛等,护理人员可耐心地向其介绍经阴道分娩的特点,还可向其介绍助产医生以及助产人员的临床经验,降低其不良情绪成分,提高其依从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病房内不可以随便议论病情,以免增加孕产妇的恐惧、紧张等情绪。并且多给予孕产妇鼓励的话语,使其在待产期间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称质量法和计量法来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的情况,同时,通过自制产房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来评定护理质量,满分制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另外,采取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了解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以及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及护理质量比较

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工作中,且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其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一些护理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换成护理危险事件发生前的有效预防。其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转变管理工作模式、心理护理、加强高危因素的应急措施以及产前检查等方面,有效实现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合理分配医护人员的工作,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以此缓解孕产妇的心理情绪,切实提升产后出血的预见性。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采取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取得满意的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产后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产后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出血量以及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证产妇产后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加快产妇恢复的进程,医学使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3):2613-2614.

[2]郑李明,骆建梅,陈舒飞.护理风险管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273-274.

[3]陈晓敏,李敏.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的实践价值评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