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民族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朱剑

贵州省凯里市建筑设计院贵州省凯里市556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设计者是建筑设计意象的构建者;建筑欣赏者是建筑设计意象的体验者。建筑设计意象的认识可以从建筑设计者、欣赏者两个不同视角来认识,不同视角对建筑设计意象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所不同。建筑设计者和欣赏者基于建筑在设计意象上达成共鸣是评价建筑设计意象构建合理与否的基本标准。在此,基于受众视角对民族形式在建设设计的意象构建进行探讨,提出了民族形式在建设设计的意象构建必须以民族场域为前提,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民族审美为导向,建筑设计的意象与功能要和谐共建等观点,对立面的换位思考将使建筑设计者对民族建筑的设计意象构建和受众更好地达成一致。

关键词:民族;建筑;意象;文化

引言

伴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的升高,民族传统艺术也不断的得到国际的认可和追逐,其中的很多元素,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也不断的得到应用。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需要多加考虑,实事求是,不能盲目为之。本文将结合民族传统元素的相关特点,对其在现代建筑设计和应用的要点提出部分建议。

1民族元素在民族形式在建设设计中应用的要求

(1)民族形式在建设设计必须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比如中国特有的龙文化,龙文化已经渗透入我国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是生老病死都已经打上了龙文化的烙印,有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观念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凝聚与沉淀,已经深深扎根于各行各业和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也渗入了龙文化的观念。故宫的建筑设计参考了《周礼?考工记》。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人们凡事遵循“礼制”,没有礼制就没有秩序,“礼制”是当时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人们的需求与文明。在建筑上,人们用对称的方式体现出了这种“礼制”文化,如故宫中“五门”与“三朝”,“前朝”与“后寝”,这些都是古代封建礼制的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五行学说认为树木有生死枯荣,人们自然联想到生命,于是“木”有了阳性的说法,也因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多以木结构为主,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有了取代木材的建筑材料,但是也不难看出人们更加喜爱环保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和装饰。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对自然景物的顺应和亲近,这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延伸。

(2)民族形式在建设设计必须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易经》,其中的天干,地支,八卦等变化多端的因素,天人合一的思想,太极,阴阳等学说都是我国广大群众的精神理念,这些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核心精神,东方文化的风水理念深刻的影响着并决定着古代建筑的设计及布局规划。例如我国古建筑代表北京故宫,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都代表着着古建筑的最高水平。故宫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比如故宫的匾额楹联在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了不同的名称,有不同的寓意,如今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清朝顺治帝改名的,寓意是“和”,嘉靖年代皇帝视皇权为至高无上的权利,曾改名为皇极、中极、建极,其他历史朝代也都赋予顺应当时文化理念的名字,风水文化虽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有其无法泯灭的思想和很多科学内涵,这些对于现代建筑的设计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2民族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2.1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助现代技法加以表达

结合对少数民族传统元素的深入学习可以知道,它们的题材是复杂的,这不但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有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如今我们在应用时,可以适度的加以选择。传统建筑设计的主题和形式多样,同时结合各类艺术类型进行展示,呈现出极佳的效果。好比过去建筑装饰很注意书画此类形式的使用,许多建筑装饰里都使用书画为点缀。可知此类设计对于材料的要求不高,如今的设计师可以轻松借鉴。同时,如果设计师使用当今新的设计材料,那么古书画将在建筑设计中呈现更加突出的表现效果。在比如如果传统建筑中的匾牌,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法和材料,将其在建筑中加以聚焦,立刻提升空间的格调和文化气质。以上仅为极少的举例说明,更多的传统形式可以在现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发出光彩。

2.2做好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

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古建筑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传承传统建筑保护工作必须保留具备较高艺术参考价值的传统建筑,近些年来有关部门连续加大传统建筑的文物保护工作,保障设计者能够拥有丰富的参考作品,从中提炼自身所需要的设计内容,进而推动自身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2.3传统空间营造的创新利用

印度建筑师柯里亚认为,现代化的建筑创作要从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来进行分析,针对传统实施相应的改变,并将是以本民族区域的特色建筑创作出来,其在孟买住宅规划设计的过程之中,十分注重印度当地的气候条件,汲取民间各项经验,来将一种运用自然通风理念的关心建筑设计出来,并将其很好的运用在高层建筑住宅之中,在规划住宅区的过程中,其更是提出了多层次室外空间的理念,在其中的每一个院落之中,还可以依据个户的实际需求来实施自行生长的规划布局理念。由此可见,气候对于建筑的影响可以运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先前较为传统的方式则是最为经济,有效地,同时也很好地展现了传统空间,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并且已经逐步的发展成为未来建筑的全新理念。

2.4民族传统题材的适度运用

民族传统建筑借助独有的形式打动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分析原因就在传统文化能够创造出一种情境,可是民族传统元素又从根本上带有了过去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好比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等等内容,这和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那么基于此,使用民族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时,要加以考虑和筛选。在提取民族传统元素加以应用的同时,对其本身携带的传统文化思想要进行过滤。对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精髓结合现代技法和工艺的加工,以更具有魅力的形式呈现,提升它的情趣。对民族传统建筑元素的精神内涵进行提炼,把握意境,使用当代建筑材料和观念,两项融合,使现代建筑充满特色,民族传统文化重获生机。

2.5建筑装饰民族化

对于建筑的基本框架来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另外装饰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建筑焕发生机的关键,运用装饰来促使建筑更具生机。为了可以让建筑更加的生动化,在诸多民族传统民居都会在装饰之上煞费苦心,运用彩绘、木雕以及石雕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部分图案符号不仅仅为民居建筑增添魅力,还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建筑民族的气息。比如藏族民族,特别注重住所的装饰性,不仅仅会绘制吉祥图案和红、绿、蓝三条色带,各个区域的藏民在建筑装饰之上的特征不一。

结语

民族形式在建设设计中需要结合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精神追求等进行特色性设计,而不是一味地效仿西方建筑设计。基于此,本文对民族元素在民族形式在建设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应用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并论述了民族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工作要点,旨在促进民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第一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刘抚英.后工业景观设计[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3]徐仁瑶.中国少数民族建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4]蔡毅.生态美学与环保使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5]赵曼丽.贵州侗族建筑的审美特征试探[J].贵州民族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