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 1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王建国戚光乾沈亮李建

王建国戚光乾沈亮李建(泗阳康达医院223700)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26-01

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经过6—18个月随访,疗效肯定,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48例,男12例,女36例;年龄58—89岁;左侧29例,右侧19例。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16例,Ⅳ型9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1例,摔伤10例;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4例。

1.2术前准备入院后先行患肢皮牵引制动,请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对内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心肌血供等。正确评估手术耐受性和术后康复能力。

1.3手术方法连硬外麻或全麻,仰卧位,先牵引复位,使患肢内收内旋。患侧臀部垫高30°,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显露骨折端,将骨块整复,临时用克氏针固定,透视使骨折对位对线满意,选择适合长度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大粗隆外侧偏后,其近端顶点位于大粗隆下1—1.5厘米,保持钢板上端“蛇头形”与大粗隆斜坡相贴。持骨钳将钢板与股骨固定。在“蛇头形”钢板上方3个孔内与股骨颈纵轴平行。用导向器向股骨颈内引导钻孔,掌握前倾角,测深,拧入3枚合适长度锁定螺钉,视具体情况选用3—5枚锁定螺钉将钢板与股骨干固定,透视正侧位满意后,检查髋关节活动无障碍,骨折固定牢靠,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中不输血,不植骨。

1.4术后处理术后穿防旋鞋制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趾主动活动锻炼。常规用肝素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每1—2个月复查X线片,视骨折愈合情况酌情弃拐负重活动。

2.结果

本组选择病例均经过随访6—18个月,愈合时间为3—8个月,无钢板松动、折弯、断裂和螺钉切割等现象。按照黄公怡等[1]标准评定:优3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8%。

3.讨论

3.1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设计的,其近端与大粗隆相匹配,按照其弧度放置即可,钢板偏后放置更有利于掌握前倾角,加之螺钉孔都有套管导向,根据已调整好的颈干角及前倾角攻入螺钉,缩短手术时间,3个锁定螺钉与钢板锁定成一体,成三角形分布于股骨颈内,具有较强的抗旋转、抗弯曲、对抗剪力及防拔钉作用。与其它固定方法相比,其所形成的内固定支架具有高度的角度稳定性,尤其对骨质疏松的骨质内具有相当好的把持力,螺钉松动发生率低。

3.2此法有限剥离和间接复位与骨折位置的维持是微创手术固定基础,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小粗隆受累骨折,不需将小粗隆解剖复位,仅恢复股骨颈的颈干解剖关系,因为强行将小粗隆解剖复位会增加手术创伤,影响骨折愈合。

3.3锁定钢板能够较好地将螺钉和钢板与螺钉和骨折块相锚合,并具有较高的拉力,使骨折得到较好的固定,钉板间角度稳定,防止髋内翻,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促进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2],与其它固定相比具有固定牢固可靠,操作简单,微创,术后功能保存好,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3.4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多伴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患肢能早期活动,便于护理,减少长期卧床引起肺炎、褥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大大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3]。

参考文献

[1]黄公怡,王福权.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49—351.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19—723.

[3]高先亭,朱裕成,杨太明,等.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4):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