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输注甘露醇前后使用金黄膏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输注甘露醇前后使用金黄膏的效果评价

严梅华

(上海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宝山2019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输注甘露醇前后使用金黄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外科行PICC置管术患者70列,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输注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和给予置管部位上方5cm处敷金黄膏纱布;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输注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34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2名,构成比5.9%;而对照组36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6名,构成比16.7%。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输注甘露醇前后使用金黄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关键词:脑外科,PICC置管,甘露醇,金黄膏,静脉炎

引言

脑外科即神经外科,我院脑外科主要收治大面积脑梗塞、重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晚期患者,在治疗中,甘露醇是脑部疾患常用的一种药,具有降低颅内压快、疗效准确的特点;但也有缺点,长期使用甘露醇,对静脉刺激较大,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而甘露醇外渗,又会引起组织水肿、皮肤坏死[1]。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我科针对长期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及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推行PICC置管,即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以留置时间长、经济、方便、易观察广受我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青睐。在置管期间,我们发现置管上方在静脉滴注甘露醇药液后会出现皮肤发红及组织水肿[2],告知医生后,我们采取了在静脉滴注甘露醇前后均在置管上方5cm处用8*8cm金黄膏纱布覆盖。金黄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为了解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输注甘露醇前后使用金黄膏的效果,我们做了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与排除标准

1.1.1入选标准年龄18-70岁之间;无凝血机制障碍;无过敏史;无静脉血栓史及血管外科手术史;PICC置管处无明显出血倾向;PICC置管部位无皮肤破损。

1.1.2排除标准有心、肺、血管等严重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胸腔部有癌症转移灶;不予配合者。

1.2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外科行PICC置管术患者,通过筛选、监测和评估,总共70列受试者入选此项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2±13.4)岁,输注甘露醇的天数(25±4)天;对照组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3±10.9)岁,输注甘露醇的天数(22±5)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输注甘露醇的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3方法

1.3.1本研究采取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输注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和给予置管部位上方5cm处敷8*8cm金黄膏纱布;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输注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

1.3.2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护士执照注册已满3年、临床工作>3年、取得我院PICC置管维护资格的护士,每天观察并记录PICC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新置管的第二天更换一次贴膜,以后是每周二更换一次贴膜和肝素帽,碰到有异常情况(如贴膜卷起、置管点少量出血、导管折压等)及时更换。

1.3.3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使用统一型号的PICC导管;均由同一个我院取得PICC置管执照的护士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

1.3.4静脉炎的诊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0级:无临床症状;1级:局部疼痛,水肿或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3]。

1.3.5观察指标一般资料观察表,包括年龄、性别、输注甘露醇的天数;2组患者输注甘露醇后对静脉的影响情况。

1.3.6统计学方法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卡方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输注甘露醇后静脉炎发生情况,实验组34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2名,构成比5.9%;而对照组36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6名,构成比16.7%。实验组输注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输注甘露醇后静脉炎发生情况(卡方检验)

3.讨论

3.1现代医学认为: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4]。静脉炎又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恶脉”病机相似。是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刺激或穿刺伤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瘀滞阻,不通则痛;气血不畅脑梗,津液分布受阻致肿胀;淤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5]。

3.2金黄膏金黄散出自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它是一种复方中药粉剂,其中含有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天生南星、甘草、白芷、天花粉等,具有消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解除局部血管痉挛、疏通气血等作用[6]。

3.3甘露醇研究表明,甘露醇在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的静脉损伤,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7]。

3.4PICC置管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痛性的通道,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常规的输液前后生理盐水20ml冲封管,已不能满足我们脑外科像是甘露醇等特殊高渗药液长期输注的静脉损害。实验数据表明实验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输注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和给予置管部位上方5cm处敷金黄膏纱布;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术后输注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实验组34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2名,构成比5.9%;而对照组36名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有6名,构成比16.7%。实验组输注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5“中西合璧”,为降低长期静脉输液而造成静脉损害,我们科提倡PICC置管,其安全、经济;为减少因甘露醇高渗药液对静脉的刺激,我们科采用了输注该药前后使用金黄膏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结论

脑外科PICC置管患者输注甘露醇药液前后在PICC置管处上方用金黄膏纱布覆盖,并且给予常规20ml生理盐水冲封管,可有效降低甘露醇高渗液体刺激造成的静脉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1]寇京莉,韩斌如.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61-662.

[2]戴晓娜,叶志弘,潘开宇,等.抗氧化维生素抑制甘露醇对血管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B):6~7.

[3]安娜,席延荣,王效影.硫酸镁混合液外敷治疗云克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1):65.

[4]寇京莉,韩斌如.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61-662.

[5]张磊,岑金梅,梁香玲.金黄散外敷用于胺碘酮致静脉炎[J].护理学报,2007,22(5):6.

[6]马建英,石玉玲,李志清.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J].药物与护理,2003,9(3):236.

[7]戴晓娜,叶志弘,潘开宇,等.抗氧化维生素抑制甘露醇对血管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B):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