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外固定对小儿骨折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小夹板外固定对小儿骨折治疗效果分析

王平

(广安区妇幼保健院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小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观察组37例(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可有效改善小儿骨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疗效;小儿骨折;小夹板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7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105-01

外固定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与严重骨折的骨科常用术式[1],于小儿骨折治疗期间较为多见。由于小儿骨折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且塑造能力较强,骨折复位要求相对不高,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较少。现阶段临床常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对骨折患儿作相应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创伤程度轻,效果显著。为系统分析、研究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在小儿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作如下表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骨折患者,总计7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法的一组(37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的一组(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女13例,男24例,对照组女14例,男23例;观察组年龄为3~10岁,平均为(7.06±1.33)岁,对照组年龄为4~11岁,平均为(7.18±1.28)岁;观察组病程为4h~3d,平均为(1.35±0.76)d,对照组病程为5h~3d,平均为(1.46±0.81)d;观察组7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11例肱骨髁上骨折,对照组8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11例肱骨髁上骨折。比较以上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经CT、X线片确诊,74例研究对象均符合小儿骨折病况。(2)74例研究对象家长均已知情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2)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根据X线片结果对患儿骨折部位进行标记并逐层切开其皮下组织、皮肤,骨折部位暴露后采用钢板或克氏针予以固定且需应用生理盐水对伤口作冲洗处理,最后行切口闭合缝合操作。

1.2.2观察组小夹板外固定,方法:若为股骨干骨折,予以其股骨髁上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并采用小夹板作外固定操作;若为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牵引复位后需采用前臂小夹板行外固定操作;若为肱骨髁上骨折,应在纠正患儿自身尺偏畸形与前后成角的基础上予以小夹板外固定治疗[2];若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施术者需在手法复位的辅助下作超肩夹板外固定处理,并应在其骨折处垫放纸压垫,有利于骨折端稳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小儿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上,两组小儿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上,两组小儿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标用“x-±s”的方式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小儿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

观察组(例数=37):骨折愈合时间指标为(63.28±8.17)d,住院时间指标为(6.14±0.73)d;对照组(例数=37):骨折愈合时间指标为(85.61±10.46)d,住院时间指标为(9.38±1.35)d。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63.28±8.17)d、住院时间(6.14±0.73)d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小儿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例数=37):1例固定失效,1例伤口感染,共发生两例;对照组(例数=37):3例固定失效、2例骨感染、1例术后骨不连、2例伤口感染,共发生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1.6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与成人骨骼损伤相比,儿童生理功能与生物力学功能因在其生长阶段持续变化,骨质多孔且骨膜肥大,骨折不完全移位、断裂情况相对较多,故应用手术方法较少。临床上,骨折病因多与积累性劳损、间接暴力与直接暴力有关,由于小儿具有内塑力较强、成骨能力良好、骨折端血液循环较佳的生长发育优势[3],恢复时间不长,骨折复位要求亦相对不高,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较为广泛。本次研究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对小儿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小夹板对患儿骨折端压迫性较好,且硬度适中、弹性较强,可有效加快患儿愈合速度,促进患儿骨折复位,效果显著。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1.6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对比亦能证明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在小儿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效果更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夹板外固定无需内置固定物,无需对患儿骨折位置进行切开操作,因此患儿肌肉组织、皮肤组织所受干扰、破坏程度较低,可有效减少患儿骨感染、骨不连、伤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情况。此外,小夹板外固定方法还可妥善固定患儿骨折端,操作简便且疗效较佳,可缩短患儿骨折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在小儿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可减少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儿的治疗安全性与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德龙,张兴平.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延续和发展——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J].中医杂志,2017,58(5):438-440.

[2]严培军,王培民,张惠法,等.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8,50(3):47-49.

[3]杨傲飞,邹季,何承建,等.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分阶段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骨科,2018,9(4):27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