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大学新生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剖析

方文彬1宫明艳2

方文彬1宫明艳2

(1.合肥第九中学安徽合肥230001;2.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针对大学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问题,我们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剖析了其中原因。可以看到,相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大学物理教材上的容量和深度大大增加,大学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学生新环境下所需的思维水平及学习习惯都给大学新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大学新生;物理学习;困难

顺利通过全国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应该是佼佼者,但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并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我们在一个低年级非物理专业的本科班做了一项关于学习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有何不同以及在学习中所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不明白为什么在大学还要继续学习物理这门课程,认为该课程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该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学不学不重要。

(2)新课改后,各省选修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同学知识结构和基础也不同。

(3)大学物理的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容量太大,无法适应。

(4)不能很好领会微积分和矢量的基本思想,学习物理举步维艰。

(5)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很相似,很多概念和原理在高中物理中都接触过,基础好的同学学习物理没有兴趣。

(6)沿用中学“课堂听题,课后做题,考试答题”模式无法适应大学学习。

(7)进入大学后,卸下了高考的压力后,而进入一个拥有相对自由的时间、空间,部分学生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放松了学习,导致物理学习跟不上。

(8)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无法进行有效学习。

(9)不喜欢授课老师。

(10)大学物理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现状,做好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认为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现主要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进行简单阐述: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教材体系上大致相同,以力、电、热、光、原子五大体系支撑。但大学物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已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它是高中物理在各个方面的延伸。高中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在特殊情况下的具体应用,是不够严谨的,但不能说是错误,初等数学是其最基本解题方法。而大学物理却是透过特殊走向一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大学物理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高等数学的应用特别是矢量学和微积分思想将贯穿始终。

大学物理一节课容量相对于高中而言大大增加。在高中学习中一节课可能就研究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原理,而在大学一节课可能讲一章。中学解题主要是建立模型、套用公式,而大学物理主要是以数学语言形式展现。在教学中,中学教师多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搞题海战术,缺乏对物理学应有魅力的体会和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知识的渗透和方法的引导,教师始终是主角,学生总是被动的。但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研究,教师只是扮演着导读的角色,老师是导师。由此可见,大学的一节课的信息容量是高中不可比的,呈现形式也不一样。这种课堂模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学自律的能力,而这一点恰恰使那些习惯一切靠老师讲授的学生感到了困难。

低年级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都有待进一步发展。但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也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刚入大学,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发展初期,不善于推理判断,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缺乏归纳、演绎能力。高中物理有很多规律是由实验直接得出,即使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对高中生来说也不是很难,能够接受。但大学对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部分学生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他们认为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学不学不重要。这部分同学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在理工科各专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明白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起重要作用。

有些学生高中物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先入为主,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部分学生受到“物理难化学繁数学题目做不完”影响,产生了惧怕心理,甚至有部分学生就是因为一直没有学好物理而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非物理专业。这种惧怕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

另外,目前各省选修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这样一来,即使在同一班级,物理的基础和知识体系也不相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安排进行教学,部分学生势必会感觉学习困难。

学生经过初、高中五年的物理学习,已形成了一定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中考和高考的两大指挥棒下,大多数学生经历了“课堂听讲题,课后去做题,考试就答题”的题海之战。他们习惯教师传授知识,学习方法也是以记忆、模仿为主,习惯于背概念、记公式。而这种学习方式却极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大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学生应该懂得知识和信息如何归类、取舍,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处理和加工的能力。而大学物理的学习注重的是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更要自觉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单纯的去做题,得出答案。不过新课标下,我们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现状。

迈入大学门槛,学生也迈出成人第一步。自我意识增强使得他们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一切:包括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幽默、与学生互动程度,甚至教师人格魅力都直接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程度。

经过紧张高考后,学生普遍有“船靠码头车到站”感觉,普遍存在思想上放松现象。加上大学物理刚开始部分,学生觉得绝大部分内容都学过,这会造成不求甚解,思想麻痹。

进入大学,过上集体生活。有部分同学从小一直在家长庇护下成长,很难短时间融入集体。进入大学,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家庭约束,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空间就会给习惯家长陪着学、教师管着学的学生带来挑战。进入大学,与社会的接触面变得更广。学生要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必须有一个很强责任心和一种自学、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