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建设学习小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谈合理建设学习小组

唐凤

唐凤

(武胜县街子初级中学武胜638404)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但我们老师在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这些问题:1、没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2、规则不明,方法不当。3、评价不全,失去激励功能。为了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结合学生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交往技能、守纪情况住校与否,班级小组要固定,各科都能适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每4-6人一个小组,把整个班分组。

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都有有桌牌标志。桌牌标志上印有小组成员相片,小组成员取的特色组名,亲自拟定的组训,甚至有组歌。小组内设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检查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选择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完成学习任务负,还责定期召开小组会,总结近段组内学习和其他工作情况。副组长负责本小组清洁纪律。检查汇报员负责督促检查每天每学科的作业,并计分,责令没有完成作业者现时完成,并给予一定的惩罚。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课堂展示积分,作业完成情况的积分,清洁纪律积分,周测周评积分,月测月评积分等。然后将这些成员及本小组的积分总和按照每周统计每周清零的方式,统计后交与记录班长。

三精选组长,各尽其才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小组长,我们可让学生自荐,然后通过演讲民主竞选小组长。这样选出来的小组长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对小组长要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要给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允许小组长自己召开小组会议,可以在课间点名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还要帮助好组内最差的组员。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给组长权利,在班级内树立好组长的威信,告诉学生,组长就是老师,组员一定要听从组长的安排。

四健全制度,培养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组规和良好的组风是小组规范建设最为有力的保障。所以,小组建立初期就应该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严格的小组组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1.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把解题思路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说出来。

3.“1+1帮扶”落实制:每四人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1+1帮扶”学习对子,对照学习目标实现互相帮助。

4、限制机会制度:对强势学生进行发言限制,优等生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希望生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如优等生和希望生同时起立,优等生应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希望生。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五、量化规范,评价激励

(一)方法指导,保证质量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针对这种现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独立思考。

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内解决。

第三步: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这是最后要达到的理想效果,这个必须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做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用小组长去管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就争先恐后的进行自由发言。

在这个环节,小组讨论的效果怎样?主要的调控权在小组长手里,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跑题的组员,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不听劝告的同学课后告诉老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二)及时总结,评价激励

我们在各班采用了“小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监督,比如在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纪律遵守情况时就可以采用。“组内自评”可以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可以互相竞争、互相提高。

每天一小结:拿出约5分钟的时间,根据组长的记录对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发现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并扣分。

每月一评比:小组长利用周末把小组内的总分算出来,记录到月总记录表上,我们在班里利用周一班会时间,进行评比。每月一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评选出:“优胜小组”、“最佳阳光小组长”等先进小组。“阳光进步之星”“阳光合作之星”等先进个人。并且发“喜报”拍照记录,将先进小组和先进个人的名字贴在教室墙壁上的表扬栏里。

每期一表彰:学期结束时,根据每月的得分情况以及评比栏上的奖励情况,学期末评出各种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发奖状或一些物品进行奖励,并且根据班上规定的评分细则把这些积分加到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分里。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小组内出现“你帮我,我帮你”,全班内出现“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评比的实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大大的促进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三)搭筑平台,建立档案

成长记录袋是本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将评价活动与教学有机结合,在我所教的两个班,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制定了学生“学生成长名片”,把每个孩子的进步、变化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都意义记录在他们的各自名片上,进行动态管理。

总之,怎样才能发挥学习小组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此也是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