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武建军

武建军(古交市中医医院030200)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45-02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陈》卷五十六云:“若外邪来解而兼气逆肋痛者,宜柴胡疏肝散主之,……柴胡疏肝散治胁肋痛,寒热往来”。组方为:陈皮6g、川芎4.5g、香附4.5g、枳壳4.5g、芍药4.5g、炙甘草1.5g,食前服。临床主治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机郁结而致的血滞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临床实践活动中,认识到本方不必拘泥于胁肋疼痛,凡肝气郁滞不舒,疏泄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症,都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临症加减治疗,灵活应用。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以胁肋一侧或两侧胀痛,往往胀痛游走不定,多因人的情绪或思想压力变化而诱发本病。多伴有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纳呆、胸闷不适、嗳气、自觉不自觉的叹息(长出气时舒服),并伴有舌淡苔薄白,脉弦等为临床表现。辩证要点为: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胸闷不适,痛如针刺,时作时止,注意力分散时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以疏肝理气为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为:柴胡9g、香附15g、川芎6g、白芍12g、枳壳9g、元胡15g、川楝子15g、陈皮9g、当归9g、甘草6g。若气郁化火,心烦易怒、口干目眩、神疲食少者加丹皮、栀子;横逆犯胃者加半夏、陈皮、旋复花、代赭石。

应用注意事项和体会:

肋间神经痛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本方特为神经性无器质性病变而设,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布胁肋。本方疏肝气,散郁结,理肝气郁滞而通畅血脉,使足厥阴之脉,疏泻有常,经脉通达,则病痛消散。本方中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与川楝子配伍可清肝火,泄郁热而行气止痛,为胁肋部窜痛之专药。

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炎和胆石症在现代呈逐年增高趋势,而部分患者恶变率亦有所增高。在临床本病以右胁痛伴牵引右肩胛痛或酸困不适、胃脘痛、呕吐纳呆、腹胀低热,心下痞满为临床表现。辩证要点为: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并向右侧肩胛区放射。本病多发于夜间或饱餐后,多伴有恶心、嗳气、泛酸和食欲减退等症。治法为:畅达气机,化湿和胃,清利肝胆湿热,辅以理气消石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处方如下:柴胡9g、枳壳9g、陈皮9g、川芎6g、香附15g、白芍20g、青皮9g、郁金9g、黄芩15g、元胡9g、炙甘草6g。伴有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者可加龙胆草9g、栀子15g、丹皮12g。肠鸣腹泻者可加茯苓9g、炒白术15g。症见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逆止呕;肋间窜痛者,加金铃子散;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腹胀不适者加炒莱菔子24g、木香9g。伴结石者,加海金沙、重用金钱草、鸡内金;黄疸者,加茵陈。

应用注意事项和体会:

胆石症、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症。胆居六腑之首,为中精之府,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肝气郁结失其条达之性,郁久而致血滞,疏泄失常而引发本病。本方中柴胡与郁金配伍,疏肝气,解肝郁与诸药共凑清肝利胆,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胆石症者加金钱草30g、鸡内金30g,临床无症状的患者可久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总之需结合临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防不测。

慢性咽炎

属于中医“梅核气”的范畴,多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痒不适,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有心烦、急躁、善叹息、胸部憋闷,气堵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多见弦滑。辩证要点为:咽中如有物阻,咳之不出,吞之不下,饮食自如,并有随情志的变化而症状或轻或重。治以疏肝解郁,散结化痰,清心除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9g、枳壳12g、香附15g、茯苓30g、厚朴12g、法半夏9g、紫苏梗12g、栀子9g、瓜蒌15g、甘草6g、郁金9g。肝气不疏加川楝子15g;胸部憋涨,长出气者加瓜蒌15g;病久加三棱9g、莪术9g。

应用注意事项和体会:

本病病理多因肝气不舒,情志不畅,忧思郁结而致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循经上逆致使气滞痰凝,气火与痰相互结,受阻于咽喉气道而发本病;或因肝病乘脾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能上承输布,积聚成痰,痰与气互结于咽喉而为病。本方中香附与郁金相伍,可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是治疗本症之关键。气行不畅则郁结难消,痰凝不化则症结不散,故治疗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为法,临床多可获效。

乳腺增生

本病多发于中年女性,以乳房结节、包块、双乳憋胀为主症,尤以已婚妇女多见,本病属中医“乳癖”的范畴。本病多为思虑伤脾,郁怒伤肝导致气滞痰凝,痰瘀互结,阻塞乳络而发病。辩证要点为:以乳房结节、包块、行经前后双乳憋胀加重为主症,伴胸胁胀满,郁怒不欢,苔薄白,脉弦。治疗以疏肝解郁、消癖散积、化瘀通络为法。处方为:柴胡10g、枳壳12g、陈皮10g、香附15g、通草10g、瓜蒌30g、橘核30g、皂刺10g、红花12g、甘草6g;合并月经不调加四物汤,痰湿阻滞加法半夏、茯苓、白芥子;易怒烦躁者加川楝子、白芍;情志不畅者加郁金、延胡索;失眠者加茯神、远志。

应用注意事项和体会:

女子以血为本,冲任属于肝,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肝经气血运行受阻,乳络不通,而致乳房变生诸症。柴胡调达肝气,疏肝解郁,香附利三焦,解六郁,消食积而除痞满,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二药相合可疏肝气,散郁结,为治乳癖之必备良药。本病严重者可有少数病例有发生恶变之忧,故应引起重视。

总之,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多的应付来自社会、工作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事情,心理压力大增,使人们变的心浮气躁、易怒、所化生演变的一种情志病变症候,这种情志病变症候,在临床中多杂带与诸病种中,常与其他疾患杂带出现。在日常诊疗工作中,认识到本方不拘泥与胁肋疼痛,凡是肝气郁滞不舒,疏泄失常等诸多情志方面的变症,都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应用。在辩证上以胸腹部憋胀,口苦,叹息,情志不畅,郁郁寡欢,失眠多梦,苔薄白,脉弦等与情志变化有关的疾病都可以酌情随症加减灵活应用,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诸如:气厥、癔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产后抑郁症、胆囊癌后期疼痛等诸病种方面,都取得较好的疗效。肝性喜条达,主疏泄而藏血,其经脉起于足大趾丛毛之际,…部胁肋,循少腹…与督脉会于巅。经脉贯穿人体上下,具有疏通、畅达和生发之特性,对于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起平衡、协调和调节的作用。在人体中协调上下,随神往来,顶天立地,为统帅人体气血之主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气机通畅,经络运行通利,就能正常的协调人体脏腑和组织器官等的生理活动。如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而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行不畅,可牵动全身各脏腑功能,而变生诸症。《内经》日:“木郁达之”本方为八法之“和法”是通过疏导调和的作用,调整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体气机调畅,五行生克制化循于常道,归于平复的一种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