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号屠场》的空间叙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五号屠场》的空间叙事

金慧玲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以自己的战时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小说《五号屠场》,本文拟从家园空间和太空空间两个方面进行空间叙事解读,为读者阅读本小说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关键词: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空间叙事

一、引言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巅峰之作《五号屠场》,是亲历了二战中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并且幸存下来,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完成的心血之作。冯内古特用并不复杂的语言描述了主人公毕利亦真亦幻的战时和战后经历。字斟句酌,调节叙事距离,情景并置,在看似简单的语言中显示着冯内古特复杂高超的写作技巧。目前关于《五号屠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写它的叙事模式和语言风格等,而对于这部巨著的空间叙事研究还没有相关详实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拟从家园空间和太空空间两个方面进行空间叙事解读,为读者阅读本小说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二、叙事解读

华莱士(1989:126)认为,叙述是讲故事的行为或活动本身,而被表述出来的故事为之叙事。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叙事”并不是一个什么新奇的术语,在文学领域它几乎人人皆知。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诞生了“叙事学”(narratology),20世纪80年代中期叙事学传入我国,掀起了国内叙事学研究热潮。有些人把叙事定义为“用语言讲述一个或多个事件”,而有的人则把它定义为对事件的任何表述,包括非语言的图画。该定义的关键词是“事件”,因为没有事件,叙事就无从谈起从顺序上来说,叙事中的事件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事件的时间顺序体现了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性或因果逻辑关系。有些事件虽然是关于同一主题,但因缺乏清晰的顺序,也不能构成叙事,如:他看书,他打乒乓球,他洗澡。这个句子虽然包含三个事件,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因此不能构成一个叙事。如果在其间添加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以使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明晰起来,则构成一个叙事:他先看了书,然后就去打乒乓球,最后去洗澡。这个叙事由三个事件组成:看书、打乒乓球、洗澡,它们彼此互不包涵,且不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冯内古特打乱和颠覆了故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他用跳跃式的空间叙事方式,不落窠臼,呈现破碎虚幻的拼图形式。他这样架构小说框架是别有用心的,如果他从正面叙述德累斯顿轰炸,写一本战争回忆录,可能寥寥数页纸就够了,可是他亦真亦幻,虚实结合,两个空间并驾齐驱。这种反传统的空间叙事更能体现战争的残暴和荒谬,激发读者的深度思考。

三、家园空间:战争与和平

在小说创作中,冯内古特坚持着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原则,世界不再统一,意义也不再单一。家园的传统意义是团聚,温馨与和平。

但在冯内古特笔下的家园—德累斯顿,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城市之一,却在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对德累斯顿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行动,一座不设防的名城毁于一旦。70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隐喻着和平家园的德累斯顿被毁于一旦。小说以德累斯顿轰炸为主线,体现了人类饱受战争摧残,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抗议,对和平的渴望。战争的本质,泯灭了人性的力量,把人沦为了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的一部分,所谓的战场是真正的屠场,没有谁是正义的化身,无论是战场上敌对双方的相互残杀,还是战后虐待俘虏,都揭露出惨无人道的血腥真相。

战争如一股巨大的外部力量,把一切不明真相的参战者卷入其中,且不能自拔,最终丧失了个性,沦为战争的牺牲品,黑色幽默大师库尔特·冯内古特,在目睹惨绝人寰的德雷斯顿空袭后,出于对美国官方霸权话语扭曲事实真相的愤怒,将这场余波伴随他二十多年的大屠杀写入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中。而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隐喻反差也折射出文化在轰炸中灰飞烟灭,人性在战争中扭曲泯灭,对家园和平的渴望令人震撼,振聋发聩。

四、太空空间:失乐园与伊甸园

但冯内古特失声二十多年,但酝酿已久,最终写成了《五号屠场》。主人公毕利的形象:衣裳褴褛、滑稽笨拙,与友无益,与敌无害。毕利就是德军眼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看到的最令人发笑的人之一。于敌无害,于友无益,生存毫无价值。在学校的最后一年,他与学校创办人和拥有者的女儿订了婚,然后得过一次轻微的精神崩溃,娶了谁都不会娶的人为妻,现实的生活空间毫无幸福可言,如同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失乐园一样,毫无希望。但是毕利可以随意挣脱时间链,在生命的各个站点随意往返。他在特拉法玛多星球却如同生活在伊甸园,虽然是在动物园被展出,但是他寻求到了一生挚爱,他与电影明星蒙塔娜配成一对,双宿双飞。过去,现在和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同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深思和评判。而两个空间,失乐园和伊甸园的强烈反差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五、结语

冯内古特根据自己亲历的战时经历,创作的《五号屠场》给世人敲响了反战之警钟。而他又以一声鸟叫结束小说,一声叹息却又无可奈何。命运无法掌控,话语权受限。本文从家园空间和太空空间两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后现代性解读,以期激发读者的深度思考。

参考文献

[1]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虞建华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

[3]吕同六.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上)[M].香港:华夏出版社:1995.

[4]罗小云.拼贴未来的文学—美国后现代作家冯尼格特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金慧玲(1979.09-),女,硕士,单位:安庆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