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转型

李兴亚

李兴亚龙泉驿区同安小学校6101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2-106-01

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学习和教研科研的过程中,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先进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接受各种专业培训外,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自身做起,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主,新课程改革则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协作,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体育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多模仿、勤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技术动作学习时,更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欢迎学生参评一个新技术动作时七嘴八舌、广发议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接受教学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的影响,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其达到受教育预期目的的活动,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围绕教师的“讲”而展开的,学生的学习思路跟着教师走,没有个人的创新思想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习主动性慢慢丧失。显然,这种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自身潜能开发和心身健康的发展,比如投掷教材中,以往教学时教师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并由教师统一指挥进行集体练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十分的被动,练习密度也较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化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我先是让学生各自分散投掷体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技术动作给予肯定,并让优秀的进行展示,增加学生得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强化练习方法,有效的确定较为合理的投掷方法,最终达到对投掷技术动作的掌握和锻炼的效果。

三、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跑得有多快、跳得有多远、多高,忽略了技术动作的美感,阻碍了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欣赏,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以往教师只在乎学生能不能跨越一定的高度,认为只要跨越了指定的高度,就是优秀的;其实不然,跨越式跳高受到身高、力量、速度、柔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进行下比较,他们跳过的高度是一样,那么从成绩上来说,他们成绩是相等的,但是从过程来说,矮个子的技术动作的优美程度有可能是要好于高个子的。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我们不光要看学生成绩,更应该要让学生在学习该技术动作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模仿练习、强化、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技术动作,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精神得到享受,能力得到提升。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模式

现行的教育中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老师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个方法,测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都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这种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学生得不到个性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因此,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我们必须保证,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五、注重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群体有具体不同的年龄,出生、性格、气质、相貌、生活环境、兴趣爱好、道德品质等的青少年组成,他们千差万别,对待他们的正确态度就是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不能以个人情感为转移,以成绩好坏分优劣,以智力高低定亲疏,更不能以家庭出身分高下,尤其不能把不正之风带进师生关系中,采取利己主义做法搞庸俗的人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特别需要和渴望公正、友好、人道的人际关系,他们从公正、友好、人道的人际关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看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因而可能产生公正、友好、人道的行为。

六、注重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评价标准主要以学生的具体数值成绩和运动能力作为依据,看学生能跳多高、多远、跑多快等,而且大多地方的标准都是一样的。这种评价标准是存在弊端的,不够严谨、不够科学、不够全面。它没有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运动项目那些较为肥胖、过于矮小、瘦弱的学生再怎么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而一个统一性的评价标准,导致了许多学生丧失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他们无法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体验到参与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而是一种应付的心理去参加体育测试。那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根据体育“后进生”自身努力情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给予多元的评价。如:学习态度、进步的快慢、努力的程度、动作的优美、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等等实际情况下给予较好的评价,引导“后进生”从心理上自主参与体育运动,获得运动的乐趣。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熟悉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找出自身的不足,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适应体育课程改革,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自身的专业素质更上一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