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术剔除术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术剔除术效果分析

张金华

张金华

兰西县中医院黑龙江省绥化市151500

摘要:目的:探索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4例妊娠并换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为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术的患者(称为实验组),52例为只进行了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出现产褥病发生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50±24,术中平均出血量(mL)340±42,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5±7,术后感染发生率2.9%,平均住院时间(d)6±1.8,对照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35±16,术中平均出血量(mL)315±50,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4±6,术后感染发生率2.3%,平均住院时间(d)6±1.6,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产效果

子宫肌瘤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疾病发病率占据子宫肌瘤发病率的0.5%~1%,占据妊娠的0.3%~7.2%,该疾病会使产妇出现前置胎盘、早产、流产及产后出血等临床症状。今就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旨在探索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4例妊娠并换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为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术的患者(称为实验组),52例为只进行了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称为对照组),年龄24~35(29.54±1.03)岁,孕期37~42(39.57±1.03)周,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孕期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剖宫产均采用经腹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进行。在胎儿娩出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为患者滴注量为20U缩宫素加500ml5%的葡萄糖溶液,之后缝合患者子宫切口,完成手术。实验组先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及胎盘后,探查宫腔情况用0.9%氯化钠冲洗宫腔,缝合子宫切口,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黏膜下肌瘤除外)。一般肌瘤大于3cm的肌壁间肌瘤给予剔除术,以缩宫素10U注入基底部再剥除瘤体,然后用0号微乔线八字缝合瘤腔.对照组是在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宫腔冲洗后进行子宫缝合。比较两组手术时出血量及术前后血色素变化、肛门排气情况、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对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给出客观综合分析。

2.结果

经过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比较的比较发现:实验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组时间延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出现产褥病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

实验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50±24,术中平均出血量(mL)340±42,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5±7,术后感染发生率2.9%,平均住院时间(d)6±1.8,对照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35±16,术中平均出血量(mL)315±50,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4±6,术后感染发生率2.3%,平均住院时间(d)6±1.6,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颈肌瘤、子宫阔韧带肌瘤、多发子宫肌瘤、宫体肌瘤分别为6、10、16、20例,对照组分别为4、8、18、22例;实验组肌瘤直径<10cm,39例,>10cm,13例。对照组分别为34、18例;实验组住院<5d、5~7d、>7d分别为10、34、8例,对照组分别为8、38、6例;实验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差值(1.21±1.23)g/dL,对照组为(1.15±1.29)g/d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3.结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亦不少见,其发病率占肌瘤的0.5%~1%、妊娠的0.3%~7.2%。但确切发病率不清楚,估计远比上述数字高。然而对于其是否进行剔除临床上一直存在分歧,为避免大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危险,历来产科教科书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意见是,除非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其他类型子宫肌瘤剖宫产时是否同期切除肌瘤,需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和患者情况而定。

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妊娠子宫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剖宫产分娩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术中容易出血,且术后增加了子宫感染机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而且在产后肌纤维不断的缩复,子宫肌瘤也逐渐的缩小,故认为在进行剖宫产的同期不易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若不剔除子宫肌瘤,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加大患者并发感染的几率增加再次手术的几率,从而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池加大了患者身体和心理的痛苦,故认为可以在进行剖宫产的同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在术前要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术后要给予足量的缩宫素以及抗生素抗感染等,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温的改变情况,观察组患者腹痛的改变情况#阴道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子宫收缩乏力以及产后出血等征兆,要做好处理准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对照组手术的各项数据对比显示:行剖宫产的同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相比除了手术时间稍长些外,并不会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和产后发热的风险,亦不延长住院时间,表明剖宫产同期行肌瘤剔除术不增加手术难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等,因此,此种手术方法是安全、必要的。但是在术中应仔细探查出血点进行单独缝合,避免大失血发生。减少手术出血的方法有宫腔填纱条、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电凝等。子宫肌瘤的形状及大小不同,小到瘤核,大到超出盆腔达上腹部;可单发或多发。对于肌瘤直径>10cm或多发子宫肌瘤(多余10个)或合并其他易致产后感染的因素,如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48h等,术中可以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以助判断腹腔内是否存在出血及感染,并据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可经腹腔引流管向腹腔内注射抗生素制剂,如甲硝唑等,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及发展。而且对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靠近子宫角部位的肌壁间肌瘤,以及不带蒂的突向阔韧带肌瘤切除时可能出血较多,比较容易损伤输尿管,应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迅速剔除瘤体,关闭瘤腔,以免失血过多。

综上表明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尽管剖宫产同期行肌瘤剔除术的方法已被普遍认可,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不宜剖宫产同期行肌瘤剔除术。如肌瘤位于宫角近阔韧带血管丰富处、估计术中大出血者,又如有手术禁忌证、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心力衰竭、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术中大出血等,此时应尽快结束手术,不宜同期行肌瘤剔除术。所以在决定是否在剖产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不能一概而论。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剖宫产技术和超声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研究支持剖宫产同期行肌瘤剔除术,认为在实际临床中,只要合理选择合适病例,术前等要做好准备,在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师操作下手术,实施剖宫产术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研究表明剖宫产同期行肌瘤剔除术避免子宫肌瘤影响子宫缩复,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褥感染,同期可阻止肌瘤的发展及恶变,避免患者面临日后再次手术风险,减少了患者再次经历身心痛苦,有利于产后恢复,降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薛惠方.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09

[2]黄志琴.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2,04

[3]郑晓霞、杨钧、鲁顺琼.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