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邱中玉

邱中玉

(中共永城市委党校,河南永城476600)

中图分类号:B032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11-01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这是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表述,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明确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显然,这是对“和谐社会”特征的总体概括。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定位,是党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处于起飞阶段。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充满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凸显。党的领导必须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从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人际关系、资源配置、阶层结构的协调与冲突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基础性工程,包括人的素质提高,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社会组织的协调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社会基础。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公平正义、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通过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并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切实提高领导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其一,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系统基础性工程,党员干部队伍的个体素质及其能力架构,直接影响党的领导水平、领导能力。

其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加强党的领导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良性机制。在当前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机制,通过公开选拔或投票表决,让优秀的、人民群众拥护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采取职务或级别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领导干部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优秀领导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在一定时期内的任职、辞职或更换制度化。这些对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领导干部要增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等各种知识,使自己的视野不断开阔,思辨能力、洞察能力、分析能力不断增强,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

其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与和谐社会相统一的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为此,党的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设与和谐社会相统一的先进的价值观体系。。

其五,以教育优先为原则,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教育在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党的领导要以教育优先为原则,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一要加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要确立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二要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三要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大批各行业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人才的质量。四要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要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安居乐业、诚信互助、公平公正、法治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