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综述

/ 2

关于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综述

王娜邹娅娅蔡宗海

陕西省定边职业教育中心718600

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合作(人与人、人与团队、人与科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与全球等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若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合作学习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的现状。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已经促生了一个专门研究合作学习的圈子—国际教育合作学习研究协会(如在美国、英国、以色列、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日本、法国等国家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国内研究的现状。合作学习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世纪初传入我国。最初在我国浙江、山东等地相继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近几年,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纵深发展。虽然国内关于合作性研究取得一些进步,但是在理论上大多停驻于单纯介绍国外合作学习的方法及科学理念上的探讨,对于相关的教学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steams-achievementpisions)。这一方法是斯莱文(Slavin)教授创设的,对于初次接触和尝试合作学习的教师来说,它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它倡导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依靠同伴的互助学习,共同练习和矫正来理解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最后通过独立测验由老师按照小组成员的整体成绩来评价小组。这种方法很适合于化学学科教学,且最适合于有一个正确答案目标明确的教学,像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等的教学。

2.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s-games-tournament)。此法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迪沃里斯和斯莱文共同设计的。它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以中学生竞赛代替了中测验和个人提高分制。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竞赛,比赛后将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小组总分,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表彰。教学程序可分为授课→小组学习→竞赛→成绩评定。

3.切块拼接法(jigsaw)。此模式由阿伦逊(Aronson)及其同事于1978设计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此法要求学生在异质小组中进行活动。学生对分配到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份完整的作业单,然后就不同的问题进行学习,当所有成员都完成之后,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成员组成“专家组”共同交流讨论他们的问题,使“专家组”每一成员充分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然后“专家组”成员返回原来的小组中,按照任务顺序依次将他们掌握的内容传授给其他成员,使小组内所有同学都能掌握每一部分内容。最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将测验分数转化为小组得分。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开辟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之所以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除了因为合作学习在提高学业成绩、形成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之外,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下一代能够将其所学所能应用于合作情境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上,最终改变传统教学片面强调竞争的格局。

2.合作学习发展了课堂教学互动理论。合作学习认为,以往的课堂互动理论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否认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承认有这种影响力,也常常把它看作是带有消极作用的破坏力量。这种把教与学的过程只看作是成人一儿童的双边互动过程,实在是过于简单化了。综观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所倡导的互动观是一种多边立体的互动观,它不再停留在传统教学的师生双边互动观的认识水平上,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由此推动教学过程的演进,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合作学习创新了小组教学形式。为了实现教学中的多边互动,并由此提高教学效率,合作学习对传统教学小组进行了改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合作学习小组这一新型的结构联合体。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一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家庭社会背景诸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要求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

四、结论与展望

合作学习理论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合作学习理论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从教学实验来看,它不仅在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中而且在中小学其它各学科教学中同样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作为现代化学教师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化学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者。愿更多的专家和化学教师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勇于创新,共同构建出符合各个阶段化学教学实际的合作学习模式。我相信化学合作学习的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