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窥探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新形势下窥探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邓果

邓果

西南财经大学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出现。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投资以及支付等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网上证券、网上银行、网上投资等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应用将互联网金融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互联网金融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风险的类型与传统金融存在比较大的区别,为此相关机构应当深入研究,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新形势

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各种金融交易业务的模式,属于近年来应用广泛的金融交易类型,网上结算、网上支付等均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互联网金融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其安全性的全面关注。由于互联网平台的特殊性质,互联网金融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相关机构应当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全面进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类型

互联网金融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尤其各种网络安全漏洞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为此需要建立起安全有效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由于对网络的高度依赖,相比与传统金融,很多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的风险都会在网络中出现,为此需要深入研究风险的基本特点,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策略[1]。

(一)网络业务风险

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网络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更多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满足个人生活的基本需求,利用互联网管理和使用个人的财产。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系统,消费者随时随地能够完成资金的交易和财产的管理,与此同时,很多具有恶意的金融业务借正规金融机构的名义进入到消费者的视线中,消费者受到利益的诱惑,会掉进这些业务的圈套中,导致自身财产受到比较严重的损失。

(二)信息网络技术风险

网络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会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相反则会导致互联网金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阶段,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网络黑客的数量持续增加,正规机构在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服务,完成最终业务时,这些黑客为满足自身利益,会利用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窃取消费者的个人财产和资料,给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家制定了严厉的打击黑客的措施,但这种金融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及时解决。

(三)其他类型的风险

除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业务风险外,互联网金融还存在流动性风险、支付结算风险、法律风险。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打破传统金融业务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目前互联网金融用户数量持续增加,经营业务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支付与结算的风险也在同步增加。同时,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制度层面的约束,因此互联网金融极易引发各种类型的纠纷,急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使其能够规范运行。另外,互联网金融业务由于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及时满足用户提出的各项需求。互联网金融需要利用虚拟的数字化交易,需要用户等待真实货币,完成最终的交易,这也会导致流动性的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与风险控制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

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并存性、流动性、多样性、速发性的特点。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平台完成交易,虚拟化特点突出,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隐蔽性比较强,管理控制难度大。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速度快,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便捷支付和广泛资金运作的情况下,风险会逐步扩大,补救风险难度和成本比较高。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风险共存,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趋势下,风险的种类不断增加,针对各种新型的风险需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2]。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为有效的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需要从完善金融网络系统入手,确保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的发展。为保证金融网络系统的科学和完善,相关机构需要对各个消费平台和内部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加密设置,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通过完善科学的金融网络系统,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主管机构加强防范知识宣传,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醒消费者不要时上当受骗,从技术角度弥补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漏洞,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细致的进行系统规划,实行统一的控制标准,采用数字证书的方法保证系统的基本安全水平,提高风险监测和数据管理能力,实行内部的协调发展。加大互联网金融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力度,确保使用的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抗入侵、抗病毒能力,利用安全登录注册分级授权、身份验证等积极的安全策略,避免非法用户访问网络系统。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加强风险防控技术研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控制技术,提高系统应对各种病毒的基本能力。

(一)控制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金融业务,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时,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针对用户信息系统出现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可以采取分级保护的模式。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项法律法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技术操作,避免计算机系统受到黑客攻击,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不断优化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各项管理制度,立法机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制定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自律制度。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进行适度的扶持,提供宽松的政策,协调好管理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利用互联网金融打破传统金融带来的垄断,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拓展金融服务空间,降低法律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二)控制各种信用风险

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管理的专业性,明确分工,统一管理,满足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结合科技的发展,建立大数据模式下的征信系统平台,收集各种交易信息,分析履约能力,建立起具备较强通用性的信用查询和调用系统,合理进行征信评估,降低违约等金融风险,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征信风险的有效控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保护消费者的基本利益,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透明性,重点加强财务数据信息、风险信息的披露。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宣传,使更多人认识到风险的存在,提高风险控制意识,掌握风险控制方法,实现互联网金融发展空间的全面扩展[3]。

(三)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日趋复杂,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日趋明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产流通显著增加,杠杆效率逐渐降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还款能力也能够得到明确的显示。同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限制金融敞口,及时发现各种金融风险,实现分散化的风险处理。

结束语: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其影响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需要相关机构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治措施,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满足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靳少华.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瓶颈及对策——与传统消费金融的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8(22):151-153.

[2]朱瑞.浅谈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经济,2018(22):114-116.

[3]赵延荣.浅析互联网科技背景下金融创新的监管对策——以P2P监管为例[J].江苏商论,2018(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