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评价

李娜

株洲市省职中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儿科门诊输液中细节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并进行输液治疗的1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细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患儿进行静脉重注的情况以及发生纠纷的现象。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为95.94%,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6.49%,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重注情况和纠纷发生的情况分别为22.97%和1.3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84%和9.45%,且数据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输液门诊中细节护理的应用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是值得在儿科门诊中更广泛的推广应用的一种护理方式。

关键词:输液;儿科门诊;细节护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儿科医学的不断蓬勃发展,在儿科门诊进行输液的患儿正逐年增多[1]。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且个性比较鲜明,为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需要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建立良好的沟通,使其能够积极配合输液工作,以减少输液渗漏的现象和医患之间的纠纷[2]。本研究组以148例在儿科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探讨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的临床效果,现整理结果并做报告如下:

1细节护理

1.1静脉输液前的细节护理;认真对医嘱与药物由于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加上同名同姓的患儿时常出现,所以接诊护士收取输液治疗单与药物后,与家长核对姓名、年龄、药名、剂量、体重及家庭住址,如有疑问及时与诊疗医师联系,无误后在病历上按顺序编号并与家长共同签名,这样大大增加了护士工作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1.2重视“告知服务”静脉穿刺前,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穿刺前喂奶、喂水不宜过多,以免在穿制过程中因患儿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四肢的方法,可采取―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防患儿抓脱,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要势胞患儿,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告知其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以转移其注意力,并私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管。护士告知输液总量及所需大致时间,告知药物名称及主要药理作用,如使用青霉素抗生素类前患儿最好不要空腹等;静脉穿刺后,告知安全滴速及加快输液速度的危害,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巡视中,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拔针时,告知按压静脉穿刺点的注意事项及本科室的工作高峰时间,并预约明天的输液时间等。

1.3静脉穿刺针的选择选择合理的留置针头根据静脉深浅部位,静脉充盈程度选择22-24G留置针备齐用物就近摆放用物:备皮刀、胶布,透明敷贴,消毒棉、夹板、头围、玩具等,要放在伸手可取之处,避免浪费,时间。

1.4留置方法选择合适的血管,用安尔碘消毒皮肤,直径8cmx8cm;将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排气;再次消毒皮肤,旋转留置针,检查留置针是否通畅,关闭调节器,左手拇指和食指内定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少许,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管缓缓向前推,确定送管成功,右手慢慢将针,芯拨出,打开输液调节器,输液通畅后,固定,先用3M敷贴盖住包括针柄在内的区域,再用3M透明胶带由针柄下向上,向前交叉加强固定针柄,同时根据情况用2一3条3M透明胶带固定在透明膜边缘,防止透明膜卷起。

1.5封管输液完毕采用肝素液3一5ml(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5U)正压封管.加强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儿科输液室护士劳动度与心理压力较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重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必要的沟通能达到更好的患儿的病情恢复。

1.6输液结束时的细节护理;输液完毕,先拔出针后在用干棉签按压,拔针后切记边按压边揉搓。

1.7输液完毕后细节指导;输液完毕后嘱咐家长留观10-20分钟,无反应在离开,根据患儿不同疾病,嘱咐家长相关注意事项,第2天就诊时间及不良反映及时就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并进行输液治疗的1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10个月~13岁,平均(5.76±2.42)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41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6.13±2.64)岁。两组小儿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并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参与试验的小儿家属均已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并自愿协助实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家属取药之后转交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与家属一起核对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所取药物等信息的基本情况后,准备开始输液。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先向家属交代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随后按常规步骤对患儿进行输液。

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细节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有为患儿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调整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播放一些欢快温馨的儿歌和卡通片等,以安抚患儿恐惧、害怕的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应该以温和的语气和甜美的微笑与患儿进行交流,并通过表扬鼓励和亲切的抚摸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情感,适时地聊天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等。进行输液时应根据患儿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的位置,年龄较小的患儿尽量选择头部进行输液,年龄稍大且好动的患儿若选择四肢进行输液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以自制的小纸板等对其进行固定,尽量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渗漏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经常性的对患儿进行巡视,仔细观察患儿情况及反应,协助并及时指导家属帮助患儿调整姿势和解决生理急需等。输液结束时向患儿及家属耐心作出解释,同家属配合一起使患儿放松,并采取先慢后快的方式拔针,以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和皮下淤血的情况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患儿进行静脉重注的情况以及发生纠纷的现象。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为95.94%,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6.49%,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重注情况和纠纷发生的情况分别为22.97%和1.3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84%和9.45%,且数据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一。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人员每天需面对年龄、病情等参差不齐的患儿,为保障输液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获得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3]。若护理人员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的交流以及和患儿家属的沟通,极易导致双方因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既破坏了患儿的情绪,使其易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同时也延误了患儿的康复[4]。细节护理能够注重每一个微小环节,及时作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纠纷[5]。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为95.94%,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6.49%,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重注情况和纠纷发生的情况分别为22.97%和1.3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84%和9.45%,且数据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将细节护理应用到儿科门诊输液的护理中,能够大大降低患儿静脉重注的现象发生,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明显减少了纠纷情况的发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普遍升高。

综上所述,在儿科输液门诊中细节护理的应用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是值得在儿科门诊中更广泛的推广应用的一种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2(4):329—330.

[2]邹贤凤,章国梅,吴明英.儿科门诊输液室规范化巡视对规避护理风险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8):1688-1689.

[3]王茜.浅谈儿科输液的细节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3):324-325.

[4]班春花,李桂花.儿科门诊患儿输液留察安全护理与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152-153.

[5]陈璐宁,李玉兰.门诊输液患几的依从性引导护理[J].临床护理,2010,1(22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