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汉语教学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完成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3

对泰汉语教学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完成因素

颜胡接

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泰国孔敬市

摘要:本文试图从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角度来寻找“不”和“没(有)”的判别方式,通过过往相关研究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发现:动词“是”的否定式永远都为“不是”;就时体特征而言,进行体的否定表达永远都用“没(有)”,而在其它的否定句中,只要它们的对应肯定句都以完成体来表示的,则都是用“没(有)”;其它情况,诸如对经常性习惯性动作的否定、对主观的否定、对性质状态的否定以及表达认识、判断等等都用“不”。

关键词:“不”“没(有)”判别方式肯定式否定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和“没”(为了行为更简洁,我们用“没”来代替“没(有)”,下同)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重点,更是难点。而就其本体研究而言,虽然有很多学者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做得很深入细致,可是,对于这二者的区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就“不”和“没”的区别而言,我们对过往的相关研究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如下。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

认为:“不”主要用于否定主观方面,比如:主观意愿、动机、判断、认识、评价等等;“没”主要用于否定客观方面,比如:客观事实、事件等等。很多学者都把这一组区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现代汉语虚词释例》(1982)就明确指出:“不”否定主观意愿,“没”否定客观意愿。吕叔湘(1980)、李瑛(1992)、邵敬敏(2001)、刘月华等(2001),都持相同看法。白荃(2000)指出,“不”和“没”在时间维度上的区别只是表面的,真正的区别存在于主客观。文贞慧(2003)持相同的观点。

(二)时间维度的区别

从时间维度上讲,我们有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一般认为“不”多用于现在和将来,“没”多用于过去,或者认为“不”所受到的时间限制要小于“没”。吕叔湘(1980)认为“没”用于过去和现在,“不”可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邵敬敏(2001)指出“不”在时间上没有限制,“没”不能用于将来。刘月华等(2001)持相同看法。聂仁发(2001)指出不仅在时间维度上有区别,而且主客观的不同也会给二者的用法带来一定的影响。李铁根(2003)在时间维度上作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指出应当把时间和主客观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史锡尧(1995)中认为当“没”用于否定一种活动过程时,具有客观性,且是过去的情况;当“不”用于否定一种动作活动时,具有主观性,且表示尚未发生。刘同贵(2008)从动内部的时间性及句子的时间性两个方面来谈论了“不”与“没”的区别。

(三)连续和离散

“不”否定连续量词,“没”否定离散量词。郭锐(1997)指出,对主观意愿或客观事实的否定只是用了“不”和“没”之后表现出来的外层意思,“不”是对非过程的否定,“没”是对过程的否定。石毓智(2001)也用这组概念来区别“不”和“没”用法。

(四)静态和动态

彭小川等(2004)中说,“不”用于表达个人意愿,否定经常性或习惯性的情况,否定具有某种性质、状态,“没”用于客观叙述,否定某行为已经发生,否定性质、状态发生变化。这里既有主客观的区别,也包含静态与动态的区别,也包含也一定程度的时间区别。在文贞慧(2003)里直接用静态否定和动态否定来解释这两种否定。

在有如此纷繁复杂的相关研究的情况下,就是母语者也不一定能把这些意义和用法记得清楚,更不用说非母语者了。

同时,我们注意到,虽然泰语的否定词还有“????[y?]”和“??????[maidai]”,泰语里更常用的否定词是“???[mai]”,这个词几乎涵盖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即用一个词就可能表达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不”和“没”。这就势必给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否定词时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负迁移)。从理论上讲,要么他们全部用“不”,要么全部用“没”来表达否定,或就会出现误用或错用的情况。

我们知道,作为母语使用者来研究母语跟作为非母语者来学习该种语言是有很大不同的。上述所有的研究都是以从母语使用者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和总结,而本文是想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角度来谈这组否定副词的区别,即我们要回答“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会学生正确辨析和运用这组否定副词”这个问题。那么,是否能找到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办法或者判别标准让泰国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组否定副词呢?

在众多的相关论文中,万莹(2001)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她从“不”和“没”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情况,以及与句子各种情状类型、结构类型、时体特征搭配时不同表现,来区别“不”和“没”。在谈到与动词和形容搭配时,她指出凡是能进入“V或者A+了”句法槽的动词或形容词都可以用“没”来否定。在谈到与语境意义和时体特征搭配时,她指出“不”的泛时性特征决定了它既可以否定活动句,也可以否定事件句,而“没”与动词内部时间关系密切,能用“没”否定的动词,其内部一定有时间性特点。

我们从中得到启发,我们从句子的外在形式上提出了这样的假设:

关于否定副词“不”与“没”的判别方式:

1.动词“是”的否定式永远都为“不是”;

2.对进行体或持续体的否定永远都用“没”;

3.“没”是对这样的肯定情况进行否定:到某个时间为止,某个行为动作或某种状态变化已经结束或完成;

4.其它情况,都用“不”。

下面我们一一讨论。

(一)动词“是”的否定式永远都为“不是”

从吕叔湘(2002)中我们看到,“是”的基本用法就是认定、判断、承认或接受事物的某一种状态,那么用“不”否定是顺理成章的。在它的众多解释中,我们一一作了验证,只要是可以有否定形式存在的,其否定形式都为“不是”。

比如:

1表示解释或分类的:他是工人。其否定句为:他不是工人。

2表示适合:来得是时候。其否定句为:来得不是时候。

3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其否定句为:他不是走了吗?

4用于承认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这是你的错吗?是,是我的错。其否定回答是:不是,不是我的错。

对于母语为普通话的人来说,对于这一条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就好像是1加1永远都等于2一样,我们不用去解释就可以理所当然。可是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人来说,他们在运用时很有可能出现“没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它作为一条辨别规则给提出来。

(二)对进行体或持续体的否定永远都用“没”

现代汉语里表示进行、持续体的词有“着”和“在”。下面分别讨论。

“着”

1、当“着”表示状态的持续时,如:

墙壁上挂着一幅画。

水缸里装着满满的一缸水。

妈妈正在做饭,她腰间系着一条围裙。

如果对以上句子进行否定,只能用“没”。

2、当“着”表示动作的反复进行时,如:

她正摇着那把房子。

细细的雨水不停地敲打着路面。

同样,对以上句子进行否定,也只能用“没”。

3、当“着”表示行为的持续时,如:

从进门到现在,她一直低着头。

他直盯着那幅画。

同样,其否定式只能用“没”。

“在”

当句子中有表示进行状态的“在”时,其否定式只能用“没”。如:

她在生气。

我们正在等人。

(三)“没”是对这样的肯定情况进行否定:到某个时间为止,某个行为动作或某种状态变化已经结束或完成。

存在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虽然在对“没”的用法作出判断时不考虑时态因素,但是,每一动作的发生都依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将依托这三种时态加以讨论。

首先,“到某个时间为止”,这个时间如果是过去,如:

(1)昨天五点前,我还没吃饱。

其肯定形式为:

(2)昨天五点前,我吃过饭了。或者是:(3)昨天五点前,我已经吃完饭了。

要对(2)或者(3)进行否定,只能是(1),不可能是(4):

*(4)昨天五点前,我还不吃饭。

即:(1)是(2)或(3)的否定表达。

第二,“到某个时间为止”,这个时间如果是现在,如:

(5)我没吃饭。

意为:到现在为止,“吃饭”这个动作还没发生。其肯定形式为:

(6)我吃过饭了。或者是:(7)我已经吃完饭了。

要对这两个句子进行否定,也只能是(5),不可能是(8):

*(8)我不吃饭。

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有“我不吃饭”这种表达,但是其肯定形式为:

(9)我要吃饭。

可以看出,这个句子里“吃饭”这个动作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当用“不”来否定。

再如,当谓语动词为形容词时:

(10)衣服还没干呢,再凉会儿吧。

“衣服没干”是指到说这句话的那个时候,“衣服干了”这种状态还没有出现。其肯定形式为:

(11)衣服(已经)干了。

这个句子的否定式也一定是(10),而不可能是:

*(12)衣服不干。

而当我们说“衣服不干”的时候,表达的是一种性质或属性,其肯定形式为:

(13)衣服是干的。

第三,“到某个时间为止”,这个时间如果是将来,如:

(14)明天八点我还没到上海。

其肯定形式为:

(15)明天八点我(已经)到上海了。

同样,对(15)进行否定,一定是(14),不可能是:

*(16)明天八点我不到上海。

因为(16)的肯定表达为:

(17)明天八点我到上海。

而这个时候,借用英语时态来说,(17)是一般将来时,(15)为一般将来完成时。(17)用英语表达为:

IwillarriveatShanghaiat8:00tomorrow.

(15)用英语表达为:

IwillhavearrivedatShanghaiat8:00tomorrow.

这两个句子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再如下面两个句子:

(18)下周五之前,我不发表评论。

(19)下周五之前,我还没发表评论。

这两句话是分别是以下两句话的否定表达:

(20)下周五这前,我将发表评论。

(21)下周五之前,我(已经)发表了评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没”是对到某个时间为止某个动作或某种状态变化已经结束或完成的否定。

(四)其它情况,都用“不”

其它情况包括:

1表达个人意愿。如:他不去看电影。或:他不想去看电影。

2否定经常性或习惯性的情况。如:他不吸烟,也不喝酒。

3表示决断、估计或认识。如:我不知道这是你的书。你不应该这样做。

4否定具有某种性质、状态。如(12)。

本着减轻学习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的想法,我们用四条简单而又实用的判别式来判别“不”与“没”。相比较而言,第一条是最简单的,记住了就一劳永逸。第二条相对较难,因为要对是不是进行体或持续体进行辨别,有的持续体表状态,有的表动作的反复。可是,在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中,对进行体的否定却相对较少。第三条是最难的。因为要对句子的肯定形式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其实是一个逆向推理、再逆向推理的过程。但经过这样的两次推理过后就能保证对“没”的判定是正确无误的。

就本文而言,理论知识尚显浅薄,且还须多方考证,还请大方之家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北京《现代汉语虚词释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李瑛不的否定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1992

4.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白荃不、没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关于不、没的意义与用法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2000

7.文贞慧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8.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第1期2001

9.李铁根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限制[J]汉语学习第2期2003

10.史锡尧“不”否定的对象和“不”的位置——兼谈“不”、副词“没”的语用区别[J]汉语学习第1期1995

11.刘同贵从动词的时间性看“不”和“没”的区别[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郭锐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中国语文第3期1997

13.石毓智《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14.彭小川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5.万莹否定副词“不”和“没”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6.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