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参差对照”写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06
/ 2

张爱玲小说的“参差对照”写法分析

吕唯榕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2)

摘要:张爱玲作品苍凉风格的形成是基于“参差对照”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的运用。本文主要结合张爱玲的具体作品对这种创作手法进行研究,分析“参差对照”的写法在小说中的体现方式及其在作家创造作品“苍凉”风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参差对照;苍凉

作为中国20世纪40年代孤岛上海沦陷时期一位富于个性的女作家,张爱玲一生创作小说中最能代表其艺术水准的作品大多发表在1943年到1945年这两三年间。这些作品足以体现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苍凉。苍凉意境的创造在于作家运用了一种“参差对照”的写法。

一、“参差对照”创作手法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详细地谈到过自己的创作理论和审美取向。“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一种参差的对照。”她认为朴素的安稳的东西才是永恒的。“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张爱玲强调的是人生的和谐,这种和谐没有斗争的悲壮与酸楚,没有激烈的冲突和虚假的刺激。她认为时代是沉重的,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并不多,所以她作品中的人物没有悲壮,只有被日常琐事囚困与耗损下的苍凉。苍凉成了一种启示,一种人生的真实面。

综上所述,张爱玲小说的“参差对照”写法就是使小说扎根于日常生活,以反高潮的平淡叙述风格为主要特征,以放弃两相对立的审美原则作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对生活进行世俗化描写,注重的是人物心理的刻画,通过恋爱婚姻题材展现苍凉人生的写法。它是张爱玲美学风格形成的基础,它以创作理论的高度指导了作品的创作实践,又从作品本身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风格意境中体现出来。

二、参差对照性在作品内容中的体现

在《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说:“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公开宣称她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它的主题没有被作家自己提出,而是蕴涵在每一部具体作品中,或者说它的主题既是故事本身。“倒是随时从故事本身发见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纵观张爱玲小说,其内容都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情节之间没有激烈的、正面的外在冲突。这种参差对照的写法在她的爱情婚姻的主要题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并且使她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平淡化和世俗化。

(一)在揭露爱情婚姻虚无本质方面对参差对照的手法的运用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张爱玲喜欢的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在其作品里的人物却没有体现出如此肯定的人生态度。在一部部揭露爱情婚姻本质的小说中,金钱、欲望、功利最后成为人们选择婚姻的条件。像《诗经·击鼓》中这般对爱情的执着态度成了作家心灵深处那片苍凉之地盛开出的一朵温暖的小花。这首诗是美而悲的,悲在浮世喧嚣中的男女之间无此真爱,也无法把握这份真爱的坚韧而笃定的心志。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恋经历了心计与意志较量的过程。两个人物之间形成了对照,一个工于心计要嫁又不确定对方的承诺,一个绞尽脑汁要玩爱情游戏又不肯越雷池半步,一个用自己最后的青春下注,去寻找一个依靠;一个只求寻欢,调剂自己空虚的心灵。最后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但二人之间那一点游戏的激情也荡然无存。爱情婚姻成了计较与比拼,结果范柳原仍旧“躲在浪荡油滑的空壳里”与别人调情,而白流苏“最终没有彻底懂得范柳原的为人”,只得终日忍受寂寞。

《倾城之恋》中用参差的写法使得作品内容更接近现实。爱情婚姻是虚无的,有的只是双方各自的利益。“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会将她感化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在与三个男人的姘居生活中度过。张爱玲在这故事里用参差对照的写法描述的是当时社会中普遍的姘居现象。霓喜的局限让她不可能成为大彻大悟的人,尽管心中有怨有恨,但也并不歇斯底里。“疑忌与自危使她渐渐变成自私者。”然而她说到底仍是一个受害者形象,一生都在虚无的婚姻中挣扎,无力反抗,也不就此沉堕,在失去依靠后依然深信男人对她的需要。故事结尾是发利斯托人来做媒,霓喜暗自欣喜,竟不知看上的人是她十三岁的女儿瑟梨塔。这里面有着何等的凄楚与悲怆!

(二)参差对照的手法强调对生活进行平淡化、世俗化的描写

张爱玲小说运用了参差对照的写法,通常以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原貌作为文学想象的基本故事架构,以反高潮的平淡的叙述方式集中描写人物之间心理的对抗和冲突,是想其作品更为贴近生活本来面目,使其传统的叙事风格更为平淡化、世俗化,也更具有真实性。

《金锁记》里作者把曹七巧放在日常生活的琐事里进行世俗化描写,曹七巧的婚姻是无爱可言的。参差的写法淡化了情节的高潮,突出了人物心理的冲突。曹七巧一生的反抗只在心理上表现出来。她并没有大彻大悟,面对婚姻的不幸,她只是个平凡人,自身的局限性让她不可能走出家庭。张爱玲只对曹七巧的扭曲心理进行描写,并没有设置故事本身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节。这种不注重激烈的外在冲突的参差对照写法让故事更接近生活本身,使人物更具有真实感。

三、结语

作为中国20世纪一位富于个性的作家,张爱玲对文坛的贡献在于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即参差对照的写法。这种写法渗透于作品的每寸肌体中,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它主张放弃两相对立的审美原则,注重的是心理刻画,人物之间形成的是无强烈对比和激烈冲突的参差对照之美;在情节的构思安排上,它远离重大题材,强调对恋爱婚姻的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把平凡男女的平凡悲欢浓缩在家庭生活的一角,以无壮大波澜和无跌宕起伏的平淡叙述贯穿情节始终;在风格意蕴的创造上,它以反高潮的平淡叙述语调,对时光进行虚实交错的描写,从总体上为作品营造了独特的苍凉意境。

张爱玲正是通过对参差对照手法的独特运用构建了其作品的整体框架。作者不仅将参差对照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具体运用于人物、情节和思想意蕴的创造,而且把这种手法作为创作理念,从宏观观照整部作品的角度,指导和影响了作品的总体风格,这样就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跨越,从而奠定了张爱玲作为一位独特优秀作家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爱玲.流言[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吴效刚.苍凉感悟与多样性--论张爱玲小说的形态[J].学海,2006(05)

[3]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

[4]宣琦.葱绿配桃红—张爱玲小说苍凉的象征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1)

[5]刘艳.倾城的孤独向日常生活层面的回落—论张爱玲的创作[J].东岳论丛,2007(04)

[6]姚海燕.苍凉、孤独与必然的人性悲剧之写照—张爱玲作品论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04).

作者简介:吕唯榕(1982年8月—)女,云南大理人,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