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尹梅君

湖南省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目的:研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17.1-2018.1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队管理模式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分别为(91.1±5.3)分、(92.1±4.1)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次数为(6.5±0.7)次,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管理中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性。

【关键词】团队管理模式;急诊急救护理;管理

急诊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医学医疗重要基地,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之一,是医院急、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作为抢救患者生命最前沿的科室,分秒必争。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团队管理模式一经提出,被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试验选取92例患者及22名护理人员,开展研究。经试验得出采用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1-2018.1急诊科收治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1.7±3.7)岁;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1.3±3.3)岁。两组患者相比无差异,P>0.05。选取本院护理人员22名,年龄23-43岁,本科13例,大专7例,中专2例,就业时间3-21年。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包括随机检查护理质量,定期检查护理记录,及时纠正护理人员疏忽等。观察组采用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急诊科护士素质管理。急诊科作为医院的最前沿科室,担负急诊急救任务,急诊护士有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护士长工作中不但要积极关心帮助护士提升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关注护士生活情况,增加温暖感,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护理团队。积极与护士进行交流,消除护士疑虑和压力,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工作态度。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要积极营造团结协作氛围。

2.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质量。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从而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及准确性。

3.积极组织急诊急救培训。急诊科工作,要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急诊急救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急诊急救工作的特殊敏感性和急诊急救意识,进一步提升护理技能水平。

4.加强团队成员责任心,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急诊护士自身知识水平。

5、营造团队意识,加强团队沟通。急诊护理是一个团队相互配合的工作,团队配合效果直接影响急诊急救工作质量。因此,营造团队意识,加强团队沟通尤为重要。护理团队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微信聊天和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团队沟通交流的机会,营造团队意识,提高护理团队急诊急救整体水平的提升。

6.及时进行护理质量分析与总结。及时对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与反馈,总结分析,完善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团队护理能力和水平。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组间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次数、健康知识知晓评分)评价结果。观察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对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导管感染等)评价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依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评价组间差异。共分为六个部分,药品管理,制度遵守,服务规范,晚间护理,基础护理技术和急救护理等组成。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健康知识知晓评分[1]:依照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完成评分。共5部分组成,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心理,健康能力及积极态度。共10题,10分/题。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知晓情况越好。

护理满意度:依照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价。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态度、认可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由患者家属辅助完成。共20题,5分/题,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60-90,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观察组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少,存在统计学意义,T=4.039,P=0.044,P<0.05。

3.讨论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多为危、急、重患者,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由于急诊患者病情特点,急诊科护士任一疏忽都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诊科护士责任重大。

团队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模式,是当今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和现行医疗体制改革相融合的生态环境下对医院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且为新型的管理要求。团队管理模式是指领导者与团队成员组成一个共同体,它是有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默契与配合共同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该模式要求护士应该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重视团队协作力,同时应注重医院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既能够避免因护士工作的疏漏而引起的不满情况,也能够解决一些因患者及家属的无理取闹而影响工作的开展[2-3]。它不仅需要领导者充分信任每一位参与人员,还需要团队成员之间有一种默契的工作模式。护士长在急诊科护士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缩小与护士的距离,从而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领导效果。同时通过完善并健全护理规章制度,有力执行核心制度等方式,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对工作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组研究的方式对团队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实验证实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管理中,有利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更利于提高急诊急救护理水平,为广大急诊急救患者赢得最佳时间。金艺[4]等人针对本文论点也进行了相关讨论,其证明团队管理模式有助于急诊护理管理。所得结果与本文一致,证实了团队管理模式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团队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护理人员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基础之上,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合力,充分发挥护士主人翁意识,增加护理团队凝聚力,这对于急诊科护理工作来说,尤其具有协调合作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文菊.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425-426.

[2]甘燕.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3756-3756,3758.

[3]谭钧.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3):147-147.

[4]金艺.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4(B0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