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陈鸿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陈鸿远

陈鸿远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与经验,运用管理学的工具,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二个方面阐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安全管理;质量监控;质量控制;建筑工程;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与检查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与检查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值,促进工程质量与管理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工程利润。

1.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是全过程与全范围的,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人员及方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1.1学习图纸与图纸会审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施工是将图纸内容建设到现场,是一个实体化的过程,如果图纸中有错误的或不足之处,将引发问题的产生。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同时,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这些条件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设计规定和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时的安全与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1.1.2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必须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筋、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1.1.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所以质量监控工作必须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就地消灭。

监控工作必须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交工前的成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2.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事后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如果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止,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工程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须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通常需要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

2)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4)抽检: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抽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5)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6)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7)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工程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常用的有力手段。

2.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及办法

2.3.1加强质量管理、评定的制约性及其力度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建筑企业新的经营体制,政府的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可加强检查人员力量和检查的密度及深度。如可否将施工单位的材料和混凝土试块的送检改为由有关的质检单位到现场抽检,或部分进行现场抽检,也可要求所有竣工房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抽芯检查,以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新建房屋的使用质量。工程质量的评定也应该不仅建立在施工单位的分部分项自检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竣工关键部位分部分项工程的社会化的、有所强制的抽检。

2.3.2实行质量成本化

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中,真正实行优质优价,奖优罚劣,现在对优良工程的奖励水平太低,约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元,较难提高施工方面对改善工程质量的积极性。应按照不同质量等级的竣工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质量保证金和不同的质量保证期,使质量成本成为施工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

2.3.3项目管理必须的规范化

从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来说,保证质量的关键在于管理,相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除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外,更关键的在于项目现场管理,当前施工管理的权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下放到了项目(经理)部,很多事实证明,工程质量的问题关键原因在于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资质的规范化。对项目经理的资质审核管理不严,对项目经理的培训上岗几乎流于形式,项目经理部有些也由承包者个人进行选择组织,公司对承包个人缺乏有效的上下监督。

2)质量责任的项目人。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的人、财、物管理方面有相当大的的权力,相对来说,其承担的责任却较小,特别是房屋使用期的质量责任。可以说,是国有公司为承包者个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资质担保,而那些素质差的承包者,往往有机会赚取非法利润后,将后期责任留给公司。工程的质量责任及后期责任必须落实到项目经理。

2.3.4建立更有制约力的使用期质量保证、赔偿责任制度

通过提高使用期的质量制约效力、加强质量缺陷的赔偿责任,反过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能够采用多种办法:

1)延长建筑工程质量的保修期限。作为五十年耐用的消费商品,有些材料和功能如果质量保证期不够长,值得政策制定者考虑。

2)扩大质量保修的责任范围。即包括房屋质量缺陷的直接损失外,应包括住户全部或部分的间接损失,如对住户财产的损害,因加固、维修而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或误工、误时等造成的损失。

3)提高有关建筑质量管理规范、文件的法律效力。为加强工程质量的综合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对一些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企业、项目管理、承包者等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有力的处罚。在使用期间责任制应有所创新,如实行质量保险制度,由施工单位为工程质量投保,或由施工单位直接给用户保修。目前在国外普遍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是值得适当借鉴。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控制,用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求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

3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化、企业化的问题,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它不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还与自然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生产组织、工艺方法、材料、机械等等,都与工程质量与安全密切相关。为防止质量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可以采取扩大其内涵,缩小其外延的作法,把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活动,诸如工艺方法的改进、新材料的使用等等,都纳入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并采取有效手段落实监控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防止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终形成生产促质量,质量保安全的良性循环,有力保障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英]罗德尼·特纳.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