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分析

欧小晴

欧小晴(湛江市第二十中学广东省湛江市524000)

摘要:我们纵观整个世界的发展史,其实很容易看出,生物在推动世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断言: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生物学,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生物学人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在飞快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中,我国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但对于生物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生物学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开始全面推进生物科目的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而言,初中是他们和生物学的第一次“邂逅”,与此同时生物还是中考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学生展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方向。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课程;核心素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0-063-02

生物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而在实际中,学生最早接触生物学教育的阶段是初中阶段。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生物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知识点以及难点内容并不多,所以在初中生物老师展开课堂教学实践的时候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摆在首要位置,而这就需要与时俱进,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当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的热点词汇,无论是在学校的老师口中还是媒体的报道中,核心素养的相关话题热度从未下降。而到底什么才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内容

简单地说,现阶段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适合自己终身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必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上学阶段,不能死学课本的知识,固守考试的考点,还要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会生活,会生存,不能只做一台学习的机器。核心素养的出现与提倡,从很大部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指明了今后老师教学方向以及照亮了现阶段教育人才的本质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情况

尽管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出现了诸多改善的地方,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通过对于大量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调研,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

(一)生物老师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虽然我们老师克服了重重阻力,探索了很多改善课堂环境的诸多办法,但是目前来说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相对单一化。第一,在备课阶段,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还是换汤不换药,还在依赖教材内容,缺乏新意的设置;第二,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虽然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一方面幻灯片过于简单,缺乏吸引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幻灯片过于“丰富化”,导致学生过于“开心”,扰乱了课堂秩序,使课堂节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虽然老师已经很努力的做到声情并茂的教学,但是老师还是课堂主体,这个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第三,在课后练习阶段,老师还是以背诵知识点、重复且大量做练习题为主,走了传统初中生物教学的老路线。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就实际而言,在正式接触生物这门课程之前,很多学生都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兴趣甚至期待,然而真正接触这门课程之后,很多学生却对这门课程渐渐的丧失了兴趣,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边听讲一边“开小差”,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生物不是主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量不大,仅有50分,因此就直接“放弃”了这门科目,开始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

(一)重视对生物理性思维的引导

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理性思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也是有极大帮助的。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值这课中,我们开展了“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关系”的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计算四个不同大小立方体表面积、体积以及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接着根据数据分析说明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最后讨论细胞的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得出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细胞活动,从而理解了为什么细胞那么小,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掌握生物学理性思维能够对事物的本质以及生物的价值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学生具有了生物学思维,就可以非常轻松掌握学习生物学的重点,进而提升生物学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学生把这种学习思维合理运用到其他科中,也有利于提高综合素养。

(二)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学习

在实际教学当中作为初中生物老师一定要合理化、科学化的运用一切能够运用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们展开科学探究学习。独立自主的科学探究更有利于学生探索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一课时,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在家开展“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活动。这个探究活动学生比较容易操作:将一个面包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碗中并标号1和2,标号1放入冰箱冷藏;标号2加盖后不做任何处理,在室温放置4-5天,每天观察各个面包表面是否有霉菌出现以及霉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所观察的现象。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等问题,通过和生物有关知识的联系进行思考,最终可以解决生活问题,整个过程有助于发现生物学相关知识,并合理运用知识。把科学探究的精神融入生活实践中去,对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实践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生物老师可以大胆的进行课堂创新,而把课堂放在室外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出创新性还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给学生一种体验感觉。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主要场地就是教室,然而这样一来不但会严重局限学生的思维,更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再使学生的知识只局限在课堂中,初中生物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组织生物学拓展活动,让学生们从教室中走出去,同时也让生物教学从教室“走出去”,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通过活动,可以拓宽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活动组织初中生物学知识比赛等,让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不断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无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制作植物标本也是生物学当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校园里或者大自然当中,亲手制作标本,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这种感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还能通过参与活动,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性,把初中生物学学习中不理解的或理解出差错的进行实践,从而能够有效地加深对于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可以强化团队协作精神,也一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发扬相互合作的精神。

总结:总之,初中生物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初中生物是中考的科目之一,所以初中生物老师要引起重视,因为通过生物的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俞雪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名师在线.

[2]邓红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20):2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