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企业商务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电力工程企业商务风险管理研究

郭怀军

【关键词】商务风险、防范化解、三道防线、三级管控、三不放过

1前言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加大。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电源业务持续萎缩,低价中标成为常态,市场开拓和项目执行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建筑行业深化改革,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这些因素互相叠加,互相影响,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业务领域越来越广,新业务、新业态逐步增多,管理瓶颈不断暴露,商务风险日趋增多。国内项目普遍存在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结算缓慢等潜亏风险;国际项目存在欠款回收、保函兑付、合同关闭等“两金”风险;部分单位还存在疑似转包、违法分包、劳工使用等合规性风险。企业商务风险不断加剧,纠纷案件居高不下,给企业经营安全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必须扎实做好企业商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2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商务风险

2.1合规性风险

一是部分员工法治意识不强,“重市场、轻合规、弱风险”的思想严重,没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合规办事的自觉性缺失。法律纠纷案件频发,案件标的额越来越高,法律风险呈增大趋势。二是部分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研究不够,不同程度存在采取“合作”模式将工程疑似转包、“卖牌子”“提点子”等现象,工程分包合规性管理亟待加强。三是国际项目劳工使用合规性问题比较突出。对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特别是对劳工政策研究不透、执行不力。国内项目对建筑工人实名制落实不到位,“两书两表一金一卡”执行不严,农民工讨薪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2.2潜亏风险

通过对电建行业数据统计来看,电建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甚至有的单位亏损项目数量较多、亏损额较大。项目成本管理不规范,前期策划缺乏科学合理性,目标成本确定不准确。成本计划执行不严不实,未按照“以收定支”原则配置资源。施工方案经济性分析不够,设备材料缺乏科学管控。经济活动分析不及时,数据调整不到位,报表数据失真,导致成本管理不可控。签证、另委、索赔等技经资料编制确认不及时,过程解决不力,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2.3“两金”风险

部分单位清收清欠意识不强,“重生产、轻结算、弱清欠”现象普遍,对“两金”危害性认识不足,未意识到“两金”规模过大,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部分单位上门坐催到期应收账款力度不够,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竣工结算基础资料不完善,结算久拖不决。“两金”规模长期高位运行,严重降低企业资产质量,影响资产周转率,推高资产负债率,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下降。

3商务风险管理

3.1商务风险的一般特征

3.1.1商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商务风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而且在一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商务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虽然人们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商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频率,尽可能减少损失,但不可能消除商务风险。

3.1.2商务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电力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大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商务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与外界因素相互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3.1.3商务风险的可变性

各种商务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置,同时在每一不同的时间段都可能产生新的商务风险。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中,由于风险因素众多,商务风险的可变性更加明显。

3.2商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3.2.1坚持全面管控原则

商务风险管理遵循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原则,确保商务风险管控无死角。

3.2.2坚持风险量化原则

通过风险量化工具确定商务风险影响范围,预设最坏情境,确保商务风险应对措施得当。

3.2.3坚持分级管控原则

商务风险管理坚持“风险等级越高,管控级别越高;上级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管控”的原则,逐级落实具体措施,确保风险应对能力与风险等级相适应。

3.2.4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

商务风险管理要坚持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动态跟踪商务风险变化,不断完善防范措施,确保商务风险管控实时有效。

3.2.5坚持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商务风险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实现超前管控;明确现场应急处置流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3商务风险管理模型

经过长期管理实践和归纳总结,搭建了企业商务风险方圆管理模型,具体如下:

3.3.1建立商务风险“三道”防线

二级经营单位是商务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承担商务风险管控主体责任。企业管理部门是商务风险管控的第二道防线,从整体层面把控商务风险变化趋势,强化商务风险预警提示和应急处置。企业纪委监审部是商务风险管控的第三道防线,对风险管理及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三线相互依托,保证商务风险管控体系的稳定运行。

3.3.2建立商务风险“三级”管控机制

通过盘点梳理、总结归纳,形成企业常规商务风险对照清单。企业内部各单位对照该清单定期识别、评估面临的商务风险。企业结合商务风险性质、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将企业重大商务风险划分为“公司负责、公司督办、自行处置”三个层级进行管控,形成“分层级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商务风险管理链条。

3.3.3实行“三不放过”商务风险闭环管理

按照“商务风险发生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商务风险处置措施和责任落实不到位不放过,商务管理制度没有完善不放过”的原则,开展商务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商务风险防控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持续的循环积累,不断提升企业防范化解商务风险的能力。

3.3.4建立三项商务风险管理保障

一是成立企业防范化解商务风险工作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公司分管领导担任。二是成立企业专项商务风险处置机构,针对特定重大商务风险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制定对策,全程跟踪,现场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防范发生颠覆性商务风险。三是建立定期例会制度,通报商务风险处置进展情况,协调推进商务风险各项管理工作。

4.商务风险管理的具体举措

4.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要增强合规管理意识,要有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培养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提升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的能力。增强成本和“两金”压控意识,强化“以经营管理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理念,筑牢“当家必须理财、干项目必须挣钱、清收清欠就是创效”的思想,落实“成本管控、效益否决”机制,切实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4.2落实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

大力推行经营责任落实工作,系统梳理、整合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实现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不断强化各单位主体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切实发挥头雁作用。

4.3坚持依法经营,防范化解“合规性”管理风险

明确合规管理责任,完善合规管理制度流程,全面构建合规管理体系。强化国际业务法律风险防范,研究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投资、贸易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做好项目投标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尽职调查、法律论证和风险识别、防范。强化工程分包招投标阶段对分包商资质、分包方式的合规性审查,从源头上把控合规风险;强化工程分包合同签订阶段对合同条款有效性、完备性审查,提高合同签订质量。强化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4.4深化成本管理,防范化解“潜亏”风险

按照“目标成本策划、成本计划编制、成本过程管控、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推进成本管理,降低潜亏风险。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项目成本测算工作质量,做好新开工项目目标成本及成本计划编制工作。深化物资集中采购,突出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严格工程分包招标,降低分包成本。对已完工项目经营复盘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按照“成本倒逼、以收定支”原则,创新和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4.5强化清收清欠,防范化解“两金”风险

加强“两金”源头控制。审慎与实力较弱的企业合作;加强投标项目许可、审批等及项目资金筹措情况核查;加强招标文件及合同结算付款条款研究,力争公平合理的结算支付条款。加强“两金”过程管理,采取预警提示、分析纠偏、督导约谈、法律维权等多项措施,压控“两金”规模。对在出现结算、资金支付严重异常的,及时调整履约方案,防止“两金”规模扩大。丰富清收清欠手段,开展高端清收清欠,清理长期顽固债权。科学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两金”规模降低和风险转移。

4.6深化业绩考核,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企业业绩考核管理制度,推行“过程经营管理行为”量化考核,将项目结算、清欠、资金使用、合规管理等重要经营过程纳入业绩考核,以过程保结果。落实主要责任人结算清欠主体责任,探索建立“结算不定案,资金未清完,责任不解除,主要责任人不调走”机制。加大“两金”考核力度,明确结算清欠周期及被考核责任主体,严格考核兑现。

5.结束语

防范化解商务风险是一项系统工作。加强商务风险管理,是适应电建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维护职工切实利益福祉的迫切需要。因此,各企业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持续在商务风险防控上下功夫,推动企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米歇尔·渥克,《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中信出版集团

[2]郭延安,《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3]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4]张会贞,《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探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7)

作者简介:郭怀军,1983年5月,男,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本科,商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