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EVEREST模式下的辐射防护物资管理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核电厂EVEREST模式下的辐射防护物资管理优化

梁永宽桂斌

中山大学广东省广州市510006

摘要:EVEREST出入控制模式是法国EDF电力集团在其下属核电站推广的一种新型控制区进出模式,其目标是在对核电站控制区进行污染分区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穿着普通劳保服进入控制区。本文就国内核电厂在引入EVEREST模式的情况下,探讨如何优化各项辐射防护物资配置才能优化EVEREST模式。

关键词:EVEREST模式;辐射防护用品;配置;优化

前言

EVEREST模式通过以下区域划分的方法来优化控制区的辐射防护管理:

电厂所有区域(控制区和非控制区)被分为四种(表1所示):

表1EVEREST模式污染分区

不同区域之间由污染边界进行隔离;

根据不同区域选用不同的工具;

根据不同区域废物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鉴于EVEREST模式与国内其他电站进出模式的差异,需要对辐射防护物资的配置进行分析改进,以确保EVEREST模式在核电厂内按照设计目标安全、低消耗、有序地进行。本文探讨通过优化辐射防护物资种类搭配、配置数量和配置效率以实现EVEREST出入模式的优化。

1、EVEREST模式下辐射防护物资的种类搭配优化

辐射防护管理人员根据辐射风险的种类和高低决定辐射防护用品的搭配,避免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危害。通常情况下,对于工作人员,在NP/K区穿普通劳保服,在进入污染程度更严重的区域时,可以按照表2所示的规则进行穿戴。

另外,对于参观人员,原则上不能穿自己的衣服直接进入NP区,需要套上白大褂,详见表3。同时,禁止参观人员进入N1/N2区。

表2对于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搭配

表3对于参观人员的防护用品搭配

在上述防护用品搭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存在不同辐射风险,对控制区内的工作进行以下详细分类说明:

1.1巡视类工作人员

在区域内巡视、监督、检查或是实习演练的相关人员(不接触污染设备或物质),辐射防护用品的穿戴规则如下:

表4巡视类工作人员防护用品搭配

1.2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工作的人员

在反应堆水池工作、一回路大口径阀门开口、蒸发器一次侧开人孔等存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或者当表面污染水平达到400Bq/cm2(经验参考值)时,则要求人员必须使用气衣或气面罩进行防护,以防止产生内污染,该情形下的穿戴规则参见表7:

表5空气污染环境下的防护要求

此处需特别注意:红色标记的纸衣严禁穿着在气衣里。

1.3焊接、研磨放射性设备或任何有可能产生火花的工作。

在进行这类工作时,不允许穿戴任何纸质的防护用品,以免出现人员烧伤或是发生火灾的情况。针对这类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放射性粉尘对人员造成内污染的情况,配置了专门用于放射性焊接或研磨工作的通风焊帽,有效的避免人员内污染。

2、EVEREST模式下辐射防护物资的数量配置优化

核电厂大修活动和日常维护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必须事先进行充足的数量准备。

对于新建电站而言,物资数量的配置由众多因素决定,其中主要包括辐射防护管理方式(如EVEREST模式)、污染分区设计图、大修类型、机组大修设计天数、大修关键工作、历史数据反馈等。以台山核电为例,在配置辐射防护物资数量时,首先要分析各类污染分区的大致数量,在GOLFECH电站运行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EPR机组大修设计天数和大修类型。

在核电站运行后,需建立大修辐射防护用品总结报告制度,报告总结辐射防护用品的准备数量、用品质量和消耗量。对大修活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统计大修关键工作对消耗量的影响,为以后的辐射防护用品数量配置积累经验及数据。

3、EVEREST模式下辐射防护物资的配置效率优化

3.1污染分区图及时更新,并可供全厂工作人员快捷查询。核电站运行时,尤其是大修期间,机组状态的改变将影响污染分区,辐射测量人员需根据巡检过程中污染普查和剂量率测量数据,实时更新污染分区图,并可供控制区工作人员快捷查询,应及时安排物理屏障和防护用品的配置与撤除,避免人员因误闯入未设立边界的污染区而造成污染。

3.2巡查各隔离边界辐射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补充辐射防护用品数量,清理废物桶。对于处在大修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区域应加强关注,确保在污染边界处的辐射防护用品供给不影响污染区域内工作的开展。

3.3对污染工器具和未污染工器具分区管理,提高工器具的利用率。在EVEREST模式下,设立了两个工器具库,分别是干净工器具库和污染工器具库,工作人员可根据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选择在不同的工器具库借用,避免了工器具的交叉污染,减少了工器具去污时间,提高了工器具的利用率。

3.4合理设置污染分区边界,提高辐射防护用品利用率。为了尽量减少污染边界的数量,通过清洁地面和设备,减少污染区的面积或使N2重污染区降级为N1轻污染区,从而减少污染边界的数量,避免工作人员频繁跨区作业。

4、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合理的辐射防护物资配置是EVEREST模式运行的前提基础,通过对辐射防护物资配置种类、配置数量、种类搭配和配置效率的优化,能为EVEREST模式在核电厂内按照设计目标安全、低消耗、有序地进行推广,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作为国内首个推广使用EVEREST出入模式的台山核电,采用EVEREST出入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通过不断吸收学习参考电站的宝贵经验和先进理念,逐步实现EVEREST出入模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压水堆核动力厂厂内辐射分区设计准则[S].NB/T20185-2012.

[2]AREVA,HealthPhysicsStationaryEquipmentBasicDesign,TaishanNuclearPowerStation(Rev.C)[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