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小肠梗阻放射诊断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单纯性小肠梗阻放射诊断路径分析

陈益茂

陈益茂

射洪县中医院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X线检查结果展开分析,以便于提高临床对此类疾病的认知率。方法:纳入50例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检查,对其X线征像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X线征像以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单纯性小肠梗阻,在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时,其主要检查为腹部立卧位片,不同病因所引发的单纯性小肠梗阻的X线征像与临床特点各不相同。结论:在对肠梗阻患者行放射诊断时,通过对患者腹部立卧位片进行分析,就可以对患者是否为单纯性小肠梗阻、肠梗阻部位、程度、性质等情况做出科学的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单纯性小肠梗阻;腹部立卧位;放射性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74-01

肠梗阻主要是指肠管内的容物不能通过,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较急,对于此类患者必须及时有效的做出诊断,并立即治疗,避免其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害[1]。有学者在研究资料中指出[2]-[3],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肠管功能变化,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生理紊乱,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为了对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的放射诊断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纳入50例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2例女性,38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23—66岁,平均(38.2±1.1)岁。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症状并伴发呕吐症状,11例患者存在腹胀情况,,27例患者出现排便排气停止情况。在对患者进行体检查,其腹部有明显的肠蠕动,听诊检查结果显示其肠蠕动音增强。

2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腹胀、呕吐、腹胀等情况时,就必须考虑患者是否为单纯性肠梗阻,然后采用X线片来对患者的腹部行立卧位检查。

2.1临床诊断

在对患者是否为单纯性肠梗阻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呕吐、腹痛等情况,如果患者呕吐频繁,则须考虑其是否存在高位梗阻,此类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必须立即行放射诊断。②对患者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其存在听诊肠音亢进或腹部存在肠蠕动波就必须考虑患者是否为单纯性小肠梗阻。③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胀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患者一旦出现小肠梗阻,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④对患者排便排气停止情况予以征询,这主要是因为患者一旦出现完全性梗阻,其排便排气也随即停止。⑤观察患者有无休克情况,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早期身体并未产生较明显的变化,而伴随病情发作则会逐步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皮肤弹性差、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等征象[2]。

2.2腹部X线诊断

(1)腹部立卧位征像:①肠腔气柱渐高征:立位片结果显示,患者的梗阻点以上部位出现了液气平面小肠曲,此类患者的特点主要为近梗阻点附近的小肠曲积液量较大,肠内气柱高度相对较低,其气柱呈短拱形或半月形,远离梗阻点的小肠曲积液量较少,其气柱呈倒U形。②立卧位肠曲形态变化:立卧位时呈短拱形、半月形或倒U形的小肠曲,在卧位时呈长拱形或长管形,如果患者出现了此类变化则说明其小肠曲的肠系膜伸展功能正常,未受到肠道梗阻的影响。

(2)多处粘连型单纯性肠梗阻:对于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而言,部分患者的大网膜与腹壁或小肠、小肠之间存在多处粘连,这些粘连部位并没有形成其它的梗阻点。此类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殊征象:①未出现肠腔气柱渐高征,这主要是因多处粘连导致肠腔气柱渐高征的产生动力以及通道被影响。②无气小肠区:患者腹区未出现胀气积液的小肠曲,且未发现积气的小肠曲。③立位片检查结果显示小肠曲内的液体长度大于卧位片,即小肠内长液平征。

(3)小肠梗阻部位诊断:在对患者的小肠梗阻部位进行诊断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小肠曲积气积液的位置与范围:一般情况下,小肠上中段与上段相接处梗阻肠管分布于左上中腹部;小肠中下与中段交界处的梗阻肠管分布于中上腹部区域;小肠回盲部及下段梗塞肠管分布与盆腔部与全腹部。另一方面为通过扩张积气、积液处小肠皱襞的形态来对其梗阻部位进行判断:即小肠扩张之后,在肠腔气体衬托之下能够管窥其内部黏膜皱襞形态。一般情况下,空肠腔比回肠宽,其粘膜皱襞密集且明显,所以在膨胀后即显示出类于肋骨状排列的横贯肠腔的环状皱襞。

3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单纯性小肠梗阻,在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时,其主要检查位置为腹部立卧位片,不同病因所引发的单纯性小肠梗阻的X线征像与临床特点各不相同,可以根据患者的X线片检查结果来对患者的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大小做出准确的诊断。

4小结

目前,在对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放射诊断时,检查方式主要包含了胃肠造影、腹部X线平片以及透视着三种方式,其中第一种适用于高位梗阻患者[5]。由于X线放射诊断对患者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因此,在对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必须先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单纯性小肠梗阻相关体征,即对其行放射性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肠梗阻患者均被确诊为单纯性小肠梗阻,由此可见,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时,对疑似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行腹部立卧位片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以对患者是否为单纯性小肠梗阻、肠梗阻部位、程度、性质等情况做出科学的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胡金平,林波,曾生根等.单纯性小肠梗阻放射诊断技巧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068-3069.

[2]吕云福.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分类与治疗策略[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05(3)

[3]贺朝,曲宏伟,马选鹏等.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177-178.

[4]张婷,郭天畅,伍彩云等.结合CT扫描中肠壁增厚与密度改变征象对小肠梗阻鉴别诊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4):299-302.

[5]李伟.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2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