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卢俊丰

吉林省东辽县泉太镇中心小学吉林辽源136605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出现低效化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低效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小学语文课堂低效化的对策,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效化;对策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基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学生的学情。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建立一个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高效的课程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本班的学生中,由于幼儿链接遗留的问题,有些学生的语文基础没有打好,学习成绩跟不上。针对这类学生,我们要适当给予学生补习的机会,从他们的基础抓起;有些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可能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比较懒散的习惯,也可能是部分家长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学生成绩,而往往忽视了鼓励及表扬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出现厌倦的情绪,对待学习缺乏一个积极的心态。

(二)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掌握、了解到什么程度,有的教师本人模糊不清,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例如:在学习语文阅读课文时,是要求学生会读生字,还是会写生字,如果教师自身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建立一个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教师都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但仍然有一部教师没有改革教学方法,仍然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的现象。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而致使学生没有学到重点知识,极大的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缺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高,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上课喜欢交头接耳,甚至嬉笑打闹,身在曹营心在汉;②对待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语文学科容易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课会错过很多知识点,至于老师引导了什么内容、小组展示时讲了哪些知识表示一脸的茫然。甚至有的同学当被提问问题时,无论他会不会就是不说话,严重破坏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为做好实现高效课堂而狠抓基础

在课堂上,如果只有那么几个用功学习的学生回答你的问题,那么课堂的效率就会很低。必须要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时,上课中要多关照他们,多提问,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听懂了,理解了。同时要调整原来的教学进度,在课下,也要对他们多多关心,保证他们在尽快的时间内把原来失去的基础补上。相信这样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堂效果肯定会改变很大!

还有一点,俗话说:“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晨读是孩子很容易接受并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每天晨读,能让孩子们更加熟悉和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早这个朗诵时间。引导孩子多读多背,这样无疑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会有大幅提升。只有全班的语文水平共同提升,才会抓好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感,教师一味的讲授会封闭学生的独立想象空间。因此,作文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多发言、爱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设计一些关于重点知识的互动环节,从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优美的语言去感化学生。例如:在学习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首先,在上课之前,老师要播放该古诗文的音乐片段,使得学生陶醉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中,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美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杨柳依依的暮春三月,我跟我的好朋友孟浩然道别,我看见沙鸥点点的江边,好朋友登上了船,随着流水慢慢远去,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子,只见浩浩荡荡的春水。”等待学生欣赏完美景之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文中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带着美好的好奇心开始朗诵课文,加深学生对该古诗文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围绕“离别”这两个字说一说自身的真实感受,从而得出作者李白表达的是对友人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良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构建一个高效课堂。由于教学模式的单调、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讲述课文《猫》时,我们在上课之前,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猫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播放猫的视屏,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没有必要添加更多的理性分析,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加深学生对猫性情的了解,通过多次朗读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对症下药,像有的学生写字比划顺序不正确,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书写格式,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画的形式将文中景物勾勒出来,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采用公正的评价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建立一个高效课堂。

总结: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老师要狠抓学生的基础,引导学生多读多发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牢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杜红丽.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82.

[2]陈洁,韦冬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表征及对策——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