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张磊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256400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活动对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华东师大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而我们教师长期采取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对每个同学的目标要求、教学方法、课后作业都是一样的,长期下来必然形成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突出表现为学习没动力、没有成就感;而后进生“吃不了”,感觉在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突出表现为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我校实行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是针对各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适应“最近发展区”,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的过程。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C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B层次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A层次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在课堂上多让A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课堂上的发言更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小组不同的加分,如C层学生回答出来加3分,B层学生回答出来加2分,而A层学生回答出来只加1分。这样便可鼓励后进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同时也能促进A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使小组和个人共同进步。

四、评价分层

作业和考试分层是课堂教学分层的补充和发展,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我的做法是:对C层常表扬,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评价,我会经常对他说好的一方面,也告诉他竞争对手这段时间学习很不错;而对A层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把学生成绩量化,四人竞赛小组每次考试成绩按第一、二、三、四名分别得10、8、6、4分;再根据学生课堂和作业情况加1-4分。主要包括:1.课堂上回答问题情况;2.作业完成和订正作业情况;3.辅导C层学生情况加分。总之,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水平。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与每位学生面对面地讲解、沟通,为形成相通、相融、充满民主氛围的宽敞自由的人际心理空间创造了条件。良好的心理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感情的共鸣,信念的确定,行为的顺应,目标的认同,达到了教学活动的同频共振。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属于决定地位的主体,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