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历史书教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如何利用历史书教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崔继红

崔继红(四川省宜宾市屏山中学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6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9-0147-01

历史教学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其民族责任感、爱国心等等。这些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历史书教材要体现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好历史学科情感教育中的道德感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直接体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呵护民情民意的时代感;公正不阿,态度鲜明的是非感;不畏强暴,敢于仗义执言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一诺千金,关爱他人的友谊感;救死扶伤,济贫解危的人道主义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兴亡意识和忧患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关注国事、关注国家的发展。挖掘历史资源,为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加深学生对国家的了解。如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学习,探究中国之所以屡屡被欺压、被剥削、被侵略,使学生认识到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制度落后导致中国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只有顺应时代发民的潮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制度才能强大才能御侮。只有国家强盛了,民族强大了,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独立与完整。面对这样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和数次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孙中山的“以欧美为师”,从宣传启蒙思想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从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到全民族抗战胜利,从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再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华民族腾飞,从中我们学生认识到了我们的先辈先进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好诠释。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的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爱国主义教育顺利成章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脑海中。

二、重视历史学科教育中的理性、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弘扬

敢于学习、大胆探索、刻意追求、勇于攀登的精神,意志坚定顽强拼搏、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维护正义、信奉真理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承认错误和修正错误的精神,矢志于事业、坚持到底的精神等。

如布鲁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以勇敢的一击,将束缚人们思想达几千年之久的“球壳”捣得粉碎。布鲁诺在天主教会的眼里,是极端有害的“异端”和十恶不赦的敌人,遭到天主教的迫害,他相信真理的信念,为了人类的理性,甘愿接受火刑,面不改色地对凶残的刽子手轻蔑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神学作斗争,为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科学精神永存!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全面夺权”,造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这段历史对我们认识民主法治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很好的历史镜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制定的新宪法,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了新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理性、科学、民主,法治的精神。

三、历史学科情感教育中的审美感

对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热爱和欣赏的情感,对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的赞赏和颂扬的情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体验一种悲壮或喜悦的情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所寄存的环境包括壮丽山河加以讴歌的情感等。

历史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虽然探索历史的道路充满荆棘和迷雾,但这正是历史的神秘之美。朱熹(1130——1200),字元晦,出生于福建,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的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宋明理学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众人都说“存天理、灭人欲”是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压抑老百姓的私欲的,果真如此吗?他到底是为君主专制统治考虑,还真是为民请命,压抑统治者和豪强贵州的?也是众说纷云。我们作为后人来看,这种神秘感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历史神秘的美,不仅仅是平常的美,更是值得人不断为之探索。历史每每重拾,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声传来。了解历史,了解那片土地里渗过的鲜血和泪水,了解那片土地上飘荡的歌声和欢笑,了解那片土地上经历过的荣耀与光辉;了解那片土地上饱受的侮辱和冤屈,了解那片土地上演绎的兴盛和衰亡。这些沧桑的历史,满是沧桑的美。了解历史,了解一座城市的兴衰、荣辱、战争、泪水、寂寞、悲伤和孤独,这些沧桑的历史,这些沧桑的美。余秋雨说:“我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老人的伤痕。”

历史是美的,神秘、古老、沧桑、孤独、寂寥,一些泪水,一点叹息,历史的美,呼吸之间,空气之余,感染心灵。我们在前进中,或许应该重新反省一下作为民族应有的态度。不是自傲,也不是谦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持我们拥有的文明,深思借取他人的文明。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比如,商鞅徙木为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从尧舜禹的蝉让制、家天下到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与松赞干布完婚,以及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礼之用,和为贵”,都体现先人对民族和谐、社会和谐重要性的认知。

总之,教师只要用心挖掘教材内容,历史科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变成一个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库,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