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中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风景园林中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

闫霏

中林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摘要: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生态效益,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生态的保护,而风景园林的出现则为城市生态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契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发挥需要依托于科学的景观生态设计,在景观生态布局合理的基础上,城市园林体系将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目标。本文在分析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时,从景观生态要点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实例对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要点

前言

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问题进一步凸显的背景下,城市生态效益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风景园林工程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初步试探,而要想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则需要加深对其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充分的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增加风景园林中的生态要素,实现对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

1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要点

1.1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社会的发展过程需要兼顾各方面的效益,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城市园林体系的构建,基于此可以有效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不遭到严重的破坏,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在进行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关注对乡土资源的充分利用,要尽可能选择乡土植物,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帮助提高园林植物的整体成活率。在大量采用乡土物种和乡土资源的基础上,风景园林的场地环境能够实现较为高效的自生更新和自我养护。因此,风景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需要将乡土资源作为重点利用和设计重点,要确保设计出科学的施工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2合理配置植物

对风景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基于生态设计的要求,需要注重物种多样性,尤其要关注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在以乡土植物为主的植物配置体系下,还应该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的树种。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并且要结合植物对光照、气候、温度以及湿度的要求。在配置植物时,可以将喜阴植物和喜光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一般要在上层设置喜阳植物,在下层设置喜阴植物,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对物种进行搭配时,也要关注物种之间是否存在不适宜一起生存的现象,以桑树和苦楝、海棠与松柏为例,在进行栽植时,就要避免对其进行混搭,会出现恶意竞争的生长现象。作为植物配置人员,应掌握不同植物的习性与栽植禁忌,要以自然生态学知识为基础,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且在栽植植物时,还应该对土壤的含水量和养分进行分析,确保能够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此外,在对植物进行规划设计时,还应该关注植物景观与水体景观的协调,可以在湿地地区大量的种植鸢尾这样的水生植物,在湿地植被生态不断被完善的基础上,可以为动物提供面积充足的栖息地。

1.3科学设计水体

对风景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时,需要关注水体生态设计。设计人员应以低碳生态化的设计为要求,在设计时,要确保在保障水体景观具有实用价值和功能的前提上,不断增加其景观价值。在进行具体的景观设计时,要以保护水体的生态效益为根本,同时要考虑到水体景观会对整个园林生态产生的影响。在设计之前,需要对园林水体周边的环境进行之地考察,包括当地的地形状况以及水资源情况等。在构造水体景观时,对水资源进行利用时,要以天然地表水为主,其次,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和利用。对水体景观进行科学设计,能够改善园林整体的温湿度环境,提高适宜程度。

在进行水体设计时,可以对池塘水体进行活化。部分风景园林在水体生态景观构造时,建设有生态洼地和池塘,这些构造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存储,同时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在对水体景观进行构造时,需要考虑到水体的活性,要积极监理池塘水体活化系统,确保园林中的水体能够处于流动状态,以形成更加具有自然生态效益的城市湿地景观。在池塘水体活化系统中,池水可以经过沉淀进入调节池,且系统中存在高负荷地下渗滤装置,在该装置中,存储的水可以进行净化,且采取的是微生物净化技术,对水体进行脱磷脱氮处理,之后可以流入大池塘,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1.4积极进行生态修复设计

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关注对区域生态的修复设计,主要侧重的是对遭受工业化污染的地区进行生态修复设计。设计人员要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实地勘查,有针对性的对生态恢复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在进行生态修复设计时,较为典型的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修复设计,此时应在景观园林中大量的种植植被,并且要做好合理的种植规划,以确保修复区域自然生态。

2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实例分析

2.1望海公园人工岛现状

在某市凤凰山麓,有一个风景园林工程,即望海公园人工岛。该公园依托的是恩波楼的旧址,在公园内部,施工人员开凿了大型的人工湖,在修筑人工岛时,对古典园林的造林方式进行了模仿,即一池三山模式,在此模式下修筑了三岛,形成了两大一小的格局。其中的两大岛的区位和湖岸相临,且岛屿为人工开发岛,在岛上修建了供游人游玩的景观廊桥。而另一个面积较小的岛屿则位于湖中,为生态岛,且岛上的植被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具有较高的自然生态属性。望海公园和凤凰山麓的位置较近,因而其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公园内的鸟类较多,且能够在公园内获得丰富的食物资源,位于湖中的生态岛,更是鸟儿栖息的胜地,其树木茂密且区位隐蔽。但是小鸟的不断增多,也为生态岛带来了一定的生态压力,鸟粪以及部分高大乔木的枯萎等,都需要引起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的重视。

2.2景观生态设计要点

(1)重新评估小岛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基于生态岛环境日益恶化的事实,设计人员要对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评估。在昭通地区,望海公园是一个地标性建筑,公园由于人工造湖以及大量鸟类等生物的加入,更加具有野趣。设计人员应该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其进行功能分类的重新考虑,要确保其能够为游人提供游憩场所,同时要能够发挥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功能。此外,设计人员对凤凰山鸟类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目的在于营造更加适宜于鸟类居住的环境。在此理念下,当前形成的生态岛模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如下图1所示,同时也为凤凰山的鸟类提供了再定居的环境。

图1:望海公园与凤凰山区位关系

(2)拓宽生态岛面积

基于周边鸟类的栖息需求对望海公园的生态岛面积进行调查,其面积小于800m2,且一个生态岛根本满足不了周边鸟类的栖息需求。设计人员在此背景下,对生态岛的现有承载力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得出的评估结果如下,以当前的水域面积为基准,可以对生态岛的面积进行再扩大,此外,还可以采用适当增补同等大小生态岛的方式增加鸟类栖息面积。除湖中的生态岛之外,在一池三山与生态设计理念下,也应该对两座较大的人工游憩岛进行生态设计,要营造出具有高大乔木的隐蔽性较好的生态环境,并且要与生态岛形成连通体系,确保生态系统稳固。

3结语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且国家针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注重生态保护的要求。在此社会背景下,风景园林工程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规划内容。基于生态化理念对风景园林进行景观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关注设计要点,包括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合理配置植物、科学设计水体以及积极修复自然生态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则要结合区域特性,形成科学合理的景观生态设计方案,提高地区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侯盼.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探究[J].山西农经,2019(04)

[2]赵永华,刘伦波.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探讨[J].居舍,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