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中药炮制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浅谈不同中药炮制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杨永录

杨永录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中医医院755200

【摘要】中药的炮制是根据药物的调配,辨证用药以及制剂的要求逐渐发展而来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工艺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也就是说中药要确保快速高效的疗效,除辨证施治合理配伍外,合理的炮制工艺、恰当的炮制方法以及准确的炮制标准是发挥中药疗效的重要关键,不一样的炮制方法将产生不同的药效。中药的炮制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性,对其药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人追求返朴归真,中药的炮制越加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篇文章中,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以及对其与药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药;炮制方法;药效影响

中药的炮制是以中药的理论为依据,根据中药的自身性质、制剂的异同要求以及辨证用药的需求而进行采用的一种制药技术。加热作为中药炮制的重要途径,其中的煅制与炒制受到广泛应用。多数的中药经过炒制后,能有效杀酶保苷,比如芥子或者牛蒡子等;煅制通常被用于处理化石类的药物、矿物药以及动物甲壳,使其质脆并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白矾经煅制后,其燥湿及收敛的作用增强;川乌与草乌经过加热及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等,这些炮制方法有效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1]。此外,中药经过辅料的炮制后,在功效、气味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均发生相应的变化,有效发挥药物的疗效。中药的炮制除炒、煅等方法外,还有煮、蒸、烊以及焙等,这些方法均能有效的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中药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下就是中药的几种炮制方法。

1中药的炮制方法

1.1火制中药的火制主要是将药材直接或者间接的放到火上并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火制法受到广泛应用,其目的在于使质地坚硬的药材变得酥脆,方便于制剂,使难以煎出成分的药物易于发挥药效,以防药物发霉。除此之外,对于少数有毒或者药性较猛的药物,可通过火制后降低或者消除其毒性及副作用。

1.2水制中药的水制主要是将药材通过水洗或者浸泡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途径,其目的在于保持药物的干净整洁,以及使植物类的药物变软,便于切片。此外,中药经水制后,有助于矿物类的药物质地细腻与纯净,以及有助于药物毒性的降低。水制法主要有:洗、浸、渍、水飞以及淘等项目。其中洗,主要是利用清水对药物进行快速的洗涤,便于除去上浮的杂物以及下沉的赃物,并及时的将其捞出晒干,作为备用。除了部分易溶或者较难干燥的叶、花、果以及肉类等药材外,大多数的药材均需通过淘洗。

1.3水火共同炮制在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较常见的方法为水火共制,其主要包括煮、蒸以及掸等。其中煮主要是利用清水或者液体等辅料结合药物一同加热的方法,比如酒煮、醋煮芜花以及黄岑等。而蒸主要是通过水蒸气或者隔水进行加热药物,其中清蒸是不加辅料,而加辅料的则为辅料蒸。中药加热的时间取决于其炮制的目的[2]。若需改变药物的气味或者药效的,则应蒸的时间较长或者反复蒸晒,如蒸何首乌。另外,若需药材软化以便切制的,则应对其透心进行蒸制,使其变软,如蒸厚朴或者蒸茯苓等。

2中药的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1中药的炮制影响着升降浮沉升降浮沉作为一种中药的机体作用趋势,其是中药的客观实质,同时也是经炮制后能有效的改变中药作用的一种趋势。比如砂仁经过盐炙后,能下行温肾,有效治疗小便频数。生大黄虽苦,但生用可驱寒,具有清理肠胃以及泻火通便等功效。此外,经过黄酒的炙治后,能清热解毒,驱除炎热等等,这些均是中药在进行炮制后,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2.2改变或缓和药性。在临床中药性味偏盛的药物会带来副作用,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温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个人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对太寒、太热、过酸过苦、过甘、过辛、过咸的药物进行加工炮制,缓和药性,以改变其药物的性能。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生地黄用于清热凉血,制熟后则滋阴补血,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炭后止血。生大黄本是通便下行药,酒制后能上行清降火;厚朴行气燥湿,降逆平喘,生用较为峻烈。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用姜汁炙后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2.3有效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及副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的人均认为中药无毒,认为服用中药是安全的。另外,已有大量的中药制剂被用于西药减少副作用的备选药物中。中药的毒性未受到人们的关心及重视,其多以保健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现在国外市场上,因此,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应对其进行炮制以降低其毒性及不良反应。比如,半夏辛温是一种毒性药物,生用则会刺激咽喉,对其进行炮制后,将有效降低其毒性并缓和其药性[3]。再比如,通过采取大黄片进行酒炙,大黄的味道虽苦,但能驱寒归胃、肝、脾以及大肠等。生的大黄气味较重并且浑浊,久不散去,服用后直达下焦,其泻下的作用比较强烈,具有泻火解毒以及攻积导滞等功能。

2.4便于调剂与制剂,利于贮藏保存药效。自然铜、赭石、赤石脂等矿物质类药材,经过“煅、碎”炮制加工,而使之质地变为酥碎,在短时间内易于煎煮出有效成分。将药物经过加工处理,切成段、丝、块、片等饮片,中药材经过热处理,通常可使药物进一步干燥,使酶类成分失去活性,永存不变质。

3结语

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中药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通过炮制可增大药物表面积。破坏组织细胞结构,使质地酥脆,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而增强疗效;有些药物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有人得出结论:该炮制方法无存在的必要。但可能该成分在溶媒中的煎出率增加,药效增强。不能以单一成分的含量多少,判定炮制方法的优劣。炮制后质地的改变,可使其成分易于吸收,提高疗效。对于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作用,通过炮制来调整其药性,是中药炮制目的之一。炮制前后药性的变化,与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有关,即通过成分的量变和质变以影响中药的药性。对于多数中药来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其药性改变的物质基础,深入探讨炮制原理。

参考文献

[1]朱晓红.常用几种盐制中药炮制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

[2]景国际.浅谈临床医师对中药炮制认识的重要性[J].北京中医药,2009,(08).

[3]吴晓琳.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27)(王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