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活动记录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活动记录的策略研究

米娜瓦尔•,肉孜

米娜瓦尔•肉孜(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四小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中有提到,运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的操作,并且要对观察活动进行记录,由此可见,活动记录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对小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记录的培养是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本篇文章将对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活动记录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活动记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49-01

引言:科学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观察活动的材料准备,以便于小学生用这些材料进行科学观察。但是小学生还不能很完善的进行观察活动的记录,在科学课上学生大多会运用记录纸进行观察活动的记录,但是课下很少有教师研究学生的记录纸,并且很多学生会将记录纸随意丢弃。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下面将为大家进行具体介绍。

一、注重观察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要求“观察、实验、制作”的具体内容要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并且能够运用语言或图画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记录。观察是对事物进行感知的方式之一,是认识事物的开始阶段,是进行活动探究的必经阶段。

1、观察的物质条件是材料。进行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要使每位学生都有可观察的活动材料,通过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后,亲身经历了观察活动,才会对操作过程中的困难、艰苦、快乐、苦恼进行体验。小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就不会有相关的体验和感悟,观察能力是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当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时,如果身边没有有效的研究资料,一定要想办法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便更好的进行事物的观察和研究。

2、活动记录的前提是观察。教师进行研究材料的准备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细致、详尽的进行观察,经过对事物的观察,得到观察的情况,对观察结果进行感知,并且从中得到快乐。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学生观察活动的引导,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事物的整体,再进行细节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观察。对于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小学生,教师要进行全面的帮助和指导,主动参与到小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并且亲自做示范。然后再指导学生怎样一步一步的进行观察,直到观察活动结束。这样,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得到快速的提高。

3、观察结果的保证是时间。每一次进行观察的材料和内容是不同的,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不同的,所以进行观察所需要的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科学课上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有的学生已经完成了观察活动,有的学生还在观察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观察时间。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预设的合理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拥有足够的观察研究时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将没有完成观察的活动安排在课下活动中的,是小学生能够有始有终,将观察研究进行到底。

二、实验记录对于科学探究的必要性

1、对实验记录内容进行明确。进行科学探究和观察的过程中,需要记录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小学生可以将一些计划和发现进行记录,在进行科学课之前,可以让小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并且将自己知道的内容进行记录,这是有益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当小学生对于自己探究的内容产生疑问时也可以进行记录,或者将问题的推断和预测进行记录,对于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记录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推理后所得出的结论等等。虽然记录的内容较广,但不是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而是根据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要求,合理地确定记录内容,更好地发挥记录的作用。

2、人人参与实验记录。记录不是记录员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要动手做的事。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小组里由记录员一个人记录,其他小组成员与记录没有关系。久而久之,其他小组成员将会懒于动笔,漠视记录。我们知道,在对待科学问题上绝对不能轻信他人,小组成员的记录不能完全代表大家的意见。因此,每一个小学生都要记录,把记录当作科学探究的一部分,让每个小学生都经历科学记录。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把实验内容和过程直接记录在本子上。有时,偶尔用记录纸也让小学生将记录纸粘贴在记录本里,保证有价值的记录不会丢失。

3、掌握合适的记录方法。小学生的记录是从无序的记录整理到有序的记录。通过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的记录整理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即按照一定的感官观察顺序,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按照从表面到内部的观察顺序进行记录整理。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记录。虽然记录方法很多,但各有其优劣。因此,必须让小学生学会并掌握观察实验记录的方法和能力。(1)文字记录法。文字记录较详尽,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但记录时较费时,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文字记录时,要简练,要抓住主要的词,不能长篇大论。(2)绘图记录法。绘图记录较具体、形象,只要把主要的特征画下来就可以,虽然有时表达得不够清楚,但小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小学生学会了将难以用文字表达的信息转化为图形。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更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3)表格记录法。当众多的信息可以用分类的方法加以整理时,可以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整理。表格的制定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思想。但表格记录简明、清晰,一目了然。

结束语:

小学科学课中进行小学生活动记录的培养,要明确观察活动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的准备齐全的观察材料,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合理的进行观察时间的预设,对于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注。要将观察实验记录的内容进行明确,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活动记录,以便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科学课上不容忽视的细节[J].王翠萍.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2]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王兴林.基础教育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