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快乐识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1

一年级语文快乐识字法

王芳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中心小学266408

我执教小学一年级语文已经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我做过探索。我觉得语文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小学一年级识字是基础,是关键,是重点,更是难点。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从目标的设定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和独立掌握识字的方法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识字写字的兴趣,享受识字的快乐,掌握识字写字的方法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目前的现状是:一年级语文识字量大,学习任务重,难记忆,易混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问,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得快,忘得也快,“回生”现象严重。那怎样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兴趣盎然,扎实有效地学会这些字呢?在课堂中,我积累了一些巧妙的办法,愿与大家分享。

一、象形字形象记

一年级识字的初始阶段,象形字很多。如:日、月、水、火等。我在教学这些象形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再追根溯源,浅显地介绍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变化。介绍的同时,用简笔画手画出这一演变过程(或用动画演示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奇妙的变化,眼见为实,形象直观,印象深刻。

二、编字谜,趣味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编字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状态。

如:我在教学“全”字时,出谜语:大王头上有一人。这样,学生不但很快猜出“全”字,而且在猜谜语的思维过程中也记住了“全”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妈”字:小马跟着女孩跑。“哭”字:犬字头上有两口。“课”字:水果说话。“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教学“鱼”字时,出谜语“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回”字:大口吞小口。“捉”字:手脚并用。我们不光在课堂上编,在课外也编,生活中随处遇到可见的字,都可能编成字谜。这样编写字谜,寓教于乐,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会记住了很多字。

三、归归类,理清记

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有许多偏旁相同或字音相同的字,一不留神就会混淆,这是识字教学中的难点。所以,实际教学中我总会及时地对此类生字进行归类比较。

如:学习“跑”“跳”“跃”这些字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字为什么用“”作偏旁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作都要用到脚。)

再比如:“花”“草”“芽”这些字偏旁为什么是“艹”呢?(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都与植物有关。)同时向学生渗透形声字的特点,这样归类,加深孩子识字的印象。一年级孩子最容易出错的还是同音字辨析,教学中我会把同音字放到词语、句子中,比较其字义,理解其意思,以达到区分辨别的效果。这样一来,分散了教学难点,学生们也轻松理顺清楚,能轻松辨析同音字。

四、顺口溜,轻松记

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还经常为学生编顺口溜帮助记忆生字,“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掌握生字。

如学习“河”字时,编成“三点水,可成河”;学习“找”字时,编成“提手加个戈,找到笑呵呵”;学习“就”字时,编成“左京右尤,一点别丢”;学习“办”字时,编成“刀子撇出头,两点打滴溜”。一年级学生喜欢表现,喜欢朗读,这样的顺口溜琅琅上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孩子们在课间的时候都把顺口溜猜字谜当成游戏,甚至自编顺口溜字谜游戏,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生字。

五、会意字,图片记

识字中遇到会意字时,我通常会借助多媒体手段,用图片说话,如:学习“休”字时,出示“人靠在树木旁休息”的图片;学习“看”字时,出示“手遮在眼睛上向远处看”的图片。

看——,休——,图片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记忆。

六、加减混合牢牢记

一年级生字中有很多形近字,为了区分这些形近字,我采取“加减混合”游戏法进行教学。

如:学习“睛”“清”“晴”字时,引导学生这样想:清-氵+日=晴;晴-日+目=睛。学习“钉”“盯”字时,这样记忆:钉-钅+目=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又在游戏中对生字反复对比,反复记忆,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单一、不乏味、不枯燥、有创意是我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记,体验学习语文的妙处,作为教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