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3

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张效敏1,2芦瑞萍1海秀玲1姜怡邓(通讯作者)2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银川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确诊的260例不同各类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高低和肝脏病变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的血清丙转谷氨酶水平根据高低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型慢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变及静止性肝硬变。血清谷丙转氨酶中正常组中仅少数患者肝组织正常,中度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慢性肝炎组血清谷转氨酶和肝脏病理病变程度相关。结论: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病理改变程度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肝脏病理改变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32-03

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serumalanineaminotransferaselevelandliverpathologicalchanges

ZhangXiaomin1,2,LuRuiPing1,Haixiuling1,JiangYideng.2

1.GeneralHospitalofNingxiaMedical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750004;2.NingxiaMedical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75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oncernofserumalanineaminotransferaselevelandliverpathologicalchanges.MethodsAtotalof260patientswithdifferenttypesofhepatitisdiagnos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7toOctober2018wereenrolled.And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levelofserum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andliverdisease.ResultsDifferenttypesofserumC.sinensiswereclassifiedintoacutehepatitis,chronichepatitis,severechronichepatitis,mildchronichepatitis,activecirrhosisandrestingcirrhosisaccordingtothelevelofenzyme.Inthenormalgroupofserumalanineaminotransferase,onlyasmallpartofthelivertissuewasnormal,andtheserumglutaminaseinthechronichepatitisgroupwithabnormalserumalanineaminotransferasewascorrelatedwiththedegreeofliverpathologicalchanges.ConclusionThereisnosignificantrelationshipbetweenserumalanineaminotransferaselevelandliverpathologicalchanges.

【Keywords】Serum;Alanineaminotransferaselevels;Liverpathologicalchanges

血清谷丙转胺酶是一种肝细胞内丙酮酸和谷氨酸的转氨基酶,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代谢酶,在肝细胞浆内生存[1]。而在细胞内中的浓度大约高于血清中1100~5000倍。但若有1%的肝细胞受到损害,则就会使血清中谷丙氨酶的水平增高。因此,谷丙转氨酶水平则作为检测肝功能损害的比较敏感指标。据研究报道,血清谷丙氨酶水平的升高受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及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有关,而与肝脏病理改变则较小,甚至是无明确关系[2]。为了探究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本次对260例不同类型的肝炎病变患者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进行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确诊的260例不同类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35例,女性患者125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3.26±5.49)岁。急性肝炎患者23例,慢性肝炎轻度患者98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21例,慢性肝炎重度患者87例,静止性肝硬变患者19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12例。

1.2方法

全部采用Menghini方法,用肝穿刺针行肝活检,而标本则用福尔马林加以固定,石蜡包埋,并连续切片后,分别做Masson染色、嗜银染色及HE染色。病理经诊断后由医生阅片做出。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后,采用相关软件计算每项指标的标准差、均值,并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刺穿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的高低分为四组,分别是A组、B组、C组和D组。小于40U为A组,40~120U为B组,121~400U为C组,400U以上则为D组。A组25例,B组90例,C组97例和D组48例。

2.结果

2.1不同类型肝炎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对比

正常、慢性肝炎轻度(CH轻)、慢性肝炎中度(CH中)、慢性肝炎重度(CH重)、静止性肝炎硬变(SLC)、急性肝炎(AH)和活动性肝硬变(ALC)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是(41.39±21.22)U/L、(169.56±224.58)U/L、(334.22±287.47U/L、(276.88±443.41)U/L、(62.77±50.87)U/L、(587.89±547.56)U/L、(157.88±172.44)U/L。对全部数据方差分析,每组与急性肝炎组相比,P<0.01,且慢性肝炎轻度与慢性肝炎中度和重度组比较,P<0.001,慢性肝炎重度组与静止性肝炎硬变和活动性肝硬变组比较,P<0.05。

2.2ALT水平不同的肝损害情况

分别分析谷丙转氨酶水平情况不同时肝损害所占的例数及占比情况,见表1。

3.讨论

肝脏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慢性肝炎疾病,治疗慢性肝炎疾病的主要关键是在于抗病毒治疗,且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与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病毒载量直接相关[3]。诊断肝组织产生的炎症或者度的重要标准是进行肝组织病理学的检查,而且判断其治疗效的标准仍是组织学改善。因肝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禁忌症和并发症,不利于反复进行,让其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4]。因此,寻找及时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手段对于判断肝组织产生的炎症活动度至关重要。

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的高低可用于观察炎症变化,但对于肝脏病理关系尚不明确,不能单向用以判断肝脏病理改变程度。据相关研究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不能有效准确体现肝脏病理病变损害程度,但ALB、PT、AST等则可准确有效反应出肝脏病理病变导致的损害程度[5]。同时,据陈祝英等认为,谷丙转氨酶水平和小叶内炎症产生的坏死与肝总坏死面积明显呈正相关趋势,则AST和肝总坏死与汇管区坏死面积明显相关[6]。据张学文等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正常人和肝硬变疾病患者的肝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间质与肝细胞面数密度相比,和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红素定量及胆碱酯酶活性都有着相关关系,但与ALT无明显相关[7]。肝炎患者病情较重时能够明显看见胆酶分离,谷丙转氨酶下降且黄疸上升,经过休息或有针对性的保肝降酶治疗后,AST比ALT恢复时间相对较慢,但肝脏病理的恢复速度则比ALT下降相对较慢,且单项的ALT升高水平不能作为有效反应肝脏病理病变改变的正确程度。据研究认为,AST和ALT不能反应肝组织学发生病变的程度,ALT正常值与AST值无法确保肝病静止,经ALT长时间升高后能够反应肝病程度,且有助于预后判断[8]。

本次病理研究证实,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要比正常人群组高,从高到低水平依次为AH、CH中度、CH重度、CH轻度、ALC及SLC。谷丙转氨酶正常A组25例中,肝组织学属于基本正常情况为2例,而多数则为程度较轻的CH,中度及重度CH大约为五分之一左右,4例患者已逐渐发展成活动性肝硬变。ALT异常轻度B组90例中,肝组织学正常患者2例,轻度慢性肝炎35例,中度慢性肝炎23例,重度慢性肝炎20例。ALT异常C组中重度97例中,无肝组织正常患者,轻度慢性肝炎33例,中度慢性肝炎26例,重度慢性肝炎24例。ALT异常D组48例中,慢性肝炎轻度16例,慢性肝炎中度14例,慢性肝炎重度14例,无肝组织学正常者。对谷丙转氨酶水平的高低程度来看,慢性肝炎轻度患者对于肝损害逐渐减少,而中度及重度慢性肝炎患者则逐渐增减,根据表1分析得知,仅以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对中度及以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损害程度进行判断,准确率相对较低,而根据表2结果得知,在谷丙转氨酶水平中度升高的慢性肝炎组,其谷丙转氨酶水平的高低和肝损害程度高低有关。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是临床上用来估计肝炎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肝脏病理病变损害主要包括纤维化、坏死及炎症等变化,而单独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则不能作为肝损害程度的判断标准。

综上所述,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是用于观察炎症产生变化的重要敏感指标,但和肝脏病理改变程度无明显关系。

【参考文献】

[1]范宸颖,覃小梅,彭慧云,等.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脏病理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3):543-545.

[2]廖宝林,林思炜,陈伟烈,等.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4):2347-2350.

[3]周明琴,胡爱荣,蒋素文,等.丙氨酸转氨酶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148例的肝脏病理学改变及影响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12):708-712.

[4]江智龙,李萍,王俊岭,等.药物性肝损伤106例中肝组织铁沉积与血清生物化学、病理学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8):543-547.

[5]徐曾丽,高敏,郭春霞,等.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型特点及其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5):924-927.

[6]罗彬,蒲静,李红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及肝脏病理的关系[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3):212-215.

[7]熊淑晨,王玉兰,赵海华,等.肝癌高表达转录本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病理学意义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3):3901-3904.

[8]农远志.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0):1782-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