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应用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应用与分析

白佳霭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目前十分流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的出现,能够影响学生们固化、僵化、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其摆正学习心态:不是为别人学习,而是为自己而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提前做好预习,做好课前准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督促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在教学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进学生学好高中物理。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导学案;

我国的教学课堂大致都是一样的: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按部就班听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者不回答。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往往有优越感,学生往往有压迫感,这样的学习模式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需要旁人的督促和鞭策才能开始进行学习活动。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针对上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同时,教师运用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能逐步摆正自己的教学心态,在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终实现增强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高中物理导学案的学习模式

(一)阅读、填写导学案以做好预习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前一天,教师应当把导学案发给同学们,让他们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做好提前预习准备。导学案都是教师们精心编写出来的,将课堂内容进行提炼,浓缩成精华,便形成了导学案。学生通过阅读导学案,能够明晰物理课程的重难点,通过预习、小试牛刀,了解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比较困惑的知识点,在第二天上课中便能有重点地听课,提升课堂效率和实效性,改变自己盲目地、机械听课的弊端,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的预习工作,例如规划一个较为明确的时间段,我建议十分钟为宜。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预习,减少拖沓、拖延的情况,提升学习效率和有效性。导学案的亮点在于它的预习任务,要应用好导学案,预习工作是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最后,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自学能力,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讨论

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后,学生能够对课堂要讲述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把握,此时,教师应该发挥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针对学案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应该留出较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们交流各自的想法、供学生们大胆猜想。每个班可以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将自己的困惑和猜想写在黑板上,等待和物理教师的交流。教师应该了解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课堂讨论环节也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得学生们慢慢学会发现问题、能够提出问题、能够解答问题。高中物理虽然难度提升,但是经过师生们的共同探讨,这些重难点可以一一迎刃而解。

(三)利用导学案做好课后巩固和反思

进行完一节课程的学习后,应该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导学案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进行当堂反馈练习。在课堂快结束之前,一般是下课前10分钟内,教师可以布置复习题,组织学生当堂完成,并迅速告知答案,鼓励学生有问题尽早解决,实现上一堂课,会一堂课的目标。这种及时训练十分有效,能够督促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不留问题。课后,教师应该积极解答学生的提问,如果出现共性问题,教师应该统一回答,节省学生们的时间。最后,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课下抽时间对学案进行消化、吸收、整理和总结,并尝试做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吸收新知识。

二“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的影响

(一)“导学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案导学的出现引导着学生每天预习、课后及时复习,久而久之便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了预习,也能减少课堂开小差的行为,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参与度更高。导学案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物理问题,想象物理现象,学生的创造力也能不断得以提升。此外,导学案的一大亮点在于它的讨论与探究,我认为,只有在探究中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极大地调动,热情高涨的状态下思维更加活跃,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一步一步地去解释复杂的物理问题或现象反而会扼杀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的运作能力,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导学案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主张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和中心,教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而是平和、亲近地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去讲解问题,那么一些后进生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一些尖子生可能早已掌握教师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这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理解并掌握所有的物理知识,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困惑、不懂的知识点心里有数,第二天能够重点去听自己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时询问教师,这样一来,传统课堂的弊端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我组织学生对每次的物理课堂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也能将他们滋生的懒惰心理消除。课堂上还可以分小组进行组间竞争,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注意聆听,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三、结语

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巩固三部分。它能够转变僵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能主动学习、吸收知识,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学习。同时,导学案教学模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也能改变原来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增强学生的活跃程度,营造热闹、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得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切实增强课堂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并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以期推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普及,进而推动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纪国.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学生兴趣、情感特征的研究及其教育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付勇.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高原,朱青.由“导学案”引发的关于预习的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2.

作者简介:白佳霭(1995年1月—),女,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人,学历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