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曹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曹荣

曹荣曹艳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探索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起对我院药品采集流程行使PDCA循环理论管理,而本次研究对象为1000件药品样本,分析实施PDCA循环理论管理后,药品标本的有效使用率、药品不合格率、药品不明去向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理论管理后药品标本的有效使用率(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不合格率(0.80%)、药品不明去向率(1.00%)、药品供应不及时率(5.00%)、药效失效率(2.60%)、配发不及时率(2.80%)、配送不及时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53-02

药品采购工作来自医院药剂科,其主要工作特性具有职能性、专业性等,而采购的药品常放于药库保管、验收、发放,加强药品采购供应管理质量是近年来药剂科重点关注问题,对此临床部分学者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管理中,结果证实效果显著[1]。对此本文旨在探索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管理方法

1.1基线资料

从2011年起对我院药品采集流程行使PDCA循环理论管理,而本次研究对象为1000件药品样本,药品样本均在2011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集,其中PDCA循环实施前500份,实施后500份。

1.2管理方法

对药品采集流程实施PDCA循环理论,其管理工作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置阶段,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管理,且按计划实施PDCA循环管理,纠正临床乱用药物现象,主要内容如下:

(1)计划阶段:建立PDCA循环执行小组,对近年来用药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并在小组开会时提出不足之处,并讨论出解决方案,同时将不合理管理方案和药品缺失等不良事件用列项形式表达,且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上下排序,通过对我院药品管理现状调查,主要不足之处在于:①药品数量登记不详,药品供应不及时,药物长时间存放;②更换的药品未及时管理和登记;③药品摆放位置未定位,入库操作无规范性;④药品分类不准确或不详细;⑤交接手续不完整,登记表设计不合理;⑥过期药品未及时处理。

(2)实施阶段:针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比如规范药品采集流程问题中,可对药品相关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各类药品使用时注意事项、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药物各批号。同时再从有效的管理角度制定新管理执行时间表,并按照表格内容进行操作。

(3)检查阶段:每月举行一次药品质量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向各个科室发放了相应药物等,将考核结果详细记录,并每个季度进行全面大检查,若发现不足之处,应立即提出,并将改善意见反馈于药品采集部分,并在下次检查时严格审核。

(4)处置阶段: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处理,而在处理期间应根据药品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登记和考核,PDCA小组人员在抽查过程中,对于违规情况较严重现象进行全院批评,并提出相应修改意见。

1.3观察指标

分析实施PDCA循环理论管理后,药品标本的有效使用率、药品不合格率、药品不明去向率、药品供应不及时率、药品失效率、配发不及时率、配送不及时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理论管理后药品标本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2。

注:药品供应不及时主要包括:药房计划偏差导致药物量采集不足;药效失效主要包括:药物长时间存放导致药物失效;配发不及时主要是指:工作差错、不合格药品、验收不及时;配送不及时主要是指:长时间药物缺失。

3.讨论

PDCA理论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在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置)四个阶段进行,其不仅可明确不足之处,还可对其进行总结,并反馈于各个科室,利于科室用药规范性,从而降低临床乱用药物现象[2~3]。

PDCA是指边计划、边实施、边检查、边处理过程,属于近年来新型的全面质量管理方式,通过注重系统思维,可保持指令的清晰、简明,分清重点和主次,从而利于药品采集供应工作,改善未能及时供应药品现象,而通过强化数据统计,可加强事实管理理念,反映临床实际用药情况[4~5],而通过具体数据进行每个环节监控,从而及时发现临床不足现象,通过持续改进,可减少临床缺陷,降低用药成本,且秉持着“规范用药流程”原则,从而改善药品供应不及时现象,保证院内药物充足,防止出现配发不及时等现象[6~7]。

综上所诉,PDCA循环理论管理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将其用于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效果确切,不仅可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还可改善临床医患关系,因此其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粱雪茵,魏理,罗红英等.应用PDCA循环实现我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41-143.

[2]余志刚,程培秀.PDCA循环用于医院特殊药品管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业,2015,36(6):58-59,60.

[3]金岩,滕永和.PDCA循环在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1):126-128.

[4]方云.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2):98-99.

[5]梁婵,王芳,李莎等.PDCA循环理论用于降低住院药房药品报损率的实践[J].中国药业,2015,74(16):121-122.

[6]张春广,赵昕.浅论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58.

[7]李娟,赵永德,单长民等.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药库药品效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4,84(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