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低负压吸引治疗的护理张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自发性气胸低负压吸引治疗的护理张全

张全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低负压吸引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胸管负压引流治疗。治疗组:对患者进行持续性低负压吸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肺复张时间和气胸消失情况明显由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负压吸引治疗治疗自发性气胸,有利于气胸消失,缩短肺复张时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胸低负压吸引;自发性;护理

自发性气胸主要是因为肺部局部病变导致肺组织和脏层膜出现破裂或者接近肺表面的细微气泡出现破裂,支气管和肺内的空气进入到胸膜腔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休克的情况。因此,选取我院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气胸低负压吸引方法联合优质的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共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

常规组5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为(31.1±0.5)岁;

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为(29.5±0.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通过检查确诊为自发性气胸;②患者无血液传染性疾病;③无精神系统疾病;④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胸管负压引流治疗,进行正常的消毒和局部麻醉之后,在穿刺部位做2cm左右的切口,对相关部位进行分离,把常规胸管放置在胸腔内,采用缝扎固定在胸壁的皮肤伤,再把胸管与水封瓶进行连接。

治疗组:对患者进行持续性低负压吸引治疗。首先,让患者处于半卧位的姿势,找到正确的穿刺点,进行消毒和局部麻醉之后,在穿刺点切入,切口约为2cm即可。对皮肤等进行分离直到暴露出胸膜腔,选用Y型的穿刺针插入,再把针芯退出,在另一侧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把Y型穿刺针退出,选用双钳把中心静脉导管夹住,把皮肤进行缝合同时固定好中心静脉导管,把胸腔闭式引流瓶打开,放入无菌生理盐水,把负压调节到-1至-1.6kPa,把负压吸引器和水封瓶进行连接,再把胸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连接,把血管钳松开,让气泡溢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一定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急促、胸闷等不良情况,通过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负压吸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如下:治疗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让患者和家属明白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把负压吸引装置准备好,把相关的数据设置准确,通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负压,一定要确保水封瓶内氯化钠的溶液要在11cmH2O线处。负压最大不可超过-10mmHG,以免对患者的非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出现胸痛的情况。在治疗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症状发生,特别是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一定检测气管是否处于居中的位置。在进行负压吸引初期,患者的气促等症状就会有所环节,紫绀明显好转,呼吸音逐渐恢复正常,这表示负压吸引效果理想。若患者在负压吸引过程中,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心慌心悸等症状,代表可能会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建议此时要立刻暂停负压吸引,让临床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患者在进行低负压吸引后会产生并发症,其中咳痰和胸疼最为常见。由于解剖结构比较特殊,胸部置管与其他部位置管相对比而言,疼痛更加明显。负压吸引过程中若负压较大更易引发患者出现胸痛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用调节负压之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的情况,若持续疼痛,可以从胸管是否插入时间过程过长方面考虑,是否是因为肺膨胀而产生一定刺激而导致的,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进行处理。对于出现咳痰的患者,让其处于半卧位的姿势,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呼吸顺畅,及时把气体排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不可用力过猛,如有需要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排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睡前用指腹顺时针按摩腹部,从而提高肠胃蠕动速度,有利于大便通畅。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有效:患者的气体消失,肺部完全复张;显效:患者的气体明显有所环节,肺部部分复张;无效:患者的病情无任何好转甚至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复张时间和气胸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选用正确的排气方法需要通过了解患者的肺萎陷程度[2]、气胸类型[3]以及肺功能情况来确定,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及时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方法,若肺复张效果不理想可进行负压吸引。

负压吸引的原理是运用留置胸导管经负压装置抽吸积气,使肺部尽快膨胀,从而确保气体在肺内正常交换[4]。本次研究选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有利于患者吸引速度、强度适中,可以改善胸腔负压,更有助于气体从胸腔及时排出,提高肺复张和胸膜腔的闭合。对患者进行低负压吸引之后,一定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加强饮食护理。本文研究结果表示:低负压吸引治疗明显由于常规胸管负压引流。

综上所述:低负压吸引治疗治疗自发性气胸,有利于气胸消失,缩短肺复张时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惠萍,李建华.非手术胸膜固定治疗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0):956.

[2]郭盛梅,李秋云.自制闭式引流瓶负压吸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29-1330.

[3]BeydilliH,CulluN,KalemciS,etal,Acaseofprimaryspontaneouspneumothorax,pneumomediastinumandsubcutaneousemphsemafollowingcough[J].TuberkToraks,2013,61(2):164-165.

[4]王群,夏秋江,屈红.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43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