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王晓龙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255400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突出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上突出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理论内容。物理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师对知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自主地去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获取知识。

一、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物理探究性实验

案例一:《压强》的活动情境引入。

在《压强》一节的引入中,教师请一位男生和一个女生帮老师钉木板。老师提问:“谁会钉得快一点?”学生笑话老师“无知”。结果相同时间内,女生钉好了,但男生失败了。当想象与实际形成巨大反差时,最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男生回座位时丢下一句话“不公平”,老师及时抓住这句话,提问:“男生说‘不公平’,除了男生比女生力气大不公平之外,其他同学想一想还有什么可能不公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师:“起初大家认为男同学会毫无疑问地胜出这个比赛,主要原因是基于什么考虑?”

生:“男生力气大!”

师:“也就是说,压力的作用效果,从大家常识来看是与什么有关系?”

生:“力的大小。”

最后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两个同学所用的钉子。老师提问:“男生说‘不公平’,是因为他用了哪个钉?”引发学生对铁钉的观察,老师因势利导:“压力的作用效果,除了普遍认为与压力大小有关系之外,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观察,学生提出:“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案例二: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日常所见的活动作引入,把空瓶压在水里越深,手受到的力越大,让学生通过物体受浮力越来越大的过程,引导学生猜想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在感受浮力增大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排开的水越来越多,引导学生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之间存在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出浮力与等于排开液体重力后,一回头,再根据猜想引导学生探究浮力深度的关系。

师:在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我们还猜想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可能有关。请自己做实验进行探究检验,探究深度对浮力的影响。——学生做实验。

在把物体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少,发表结论:深度越深,物体所受浮力越大。但另一组同学反对,在他们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时,发现物体在不同深度,但浮力不变(两组学生并没有注意物体是否浸没的条件)。

教师用开放的态度进行引导:“两组同学不同的意见,谁对谁错?请注意物体在液体中的不同位置去看待两个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分别在不完全浸没与完全浸没的条件下两个结论都对。

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许多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在开始时都是不为人们所理解,因而被误认为是没有意义的。要养成问题意识,就需要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同时养成尊重他人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特别对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需要成年人的呵护和鼓励,才不至于被扼杀。

二、实施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些策略

1.根据新课标对能力与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

例如,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等基本物理实验仪器。学生在探究物质密度、探究物体熔化、沸腾等实验中,对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已有相当高的要求。那么可以在之前仪器介绍使用的课堂上,变仪器演示为分组探究实验,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率,让学生在探究仪器的过程中提高仪器使用的技能。

2.设置不同的探究实验教学组合方式

例如对实验仪器要求高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为演示探究实验与课外制作并行。例如:密度计在一般学校配置不多,这就可以采取在课堂上实验演示,课外再引导学生进行自制密度计,双管齐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分组或演示实验

例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可设为课堂演示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设为分组实验等等。

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能力较难实现如何设计探究性实验。因此适宜教师利用情景(演示实验等)作引导,而留下问题的关键让学生进行探究。

总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教师需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物理的学科特点以及实验探究的内容,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以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