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表寒里热证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表寒里热证临床观察

陈琳

陈琳(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276000)

【摘要】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证属表寒里热证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柴葛解肌汤,对照组口服正柴胡饮颗粒。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于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证属表寒里热者疗效确切。

【关键词】外感表寒里热证柴葛解肌汤疗效观察

笔者2009年2月~2009年10月期间应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30例,并与服用正柴胡饮颗粒者30例对比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患者,西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病程在48h以内,体温不超过39℃,未使用过治疗感冒的药物及激素、抗生素,无其它合并症;中医辨证属表寒里热证,症见寒热无汗,肢体烦痛,鼻塞声重,口渴咽痛,咳嗽,苔黄,脉浮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7.33岁;病程6~47h,平均23.83h。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9.17岁;病程4~43h,平均22.91h。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柴葛解肌汤,药物组成:柴胡15g,葛根15g,黄芩18g,羌活9g,石膏20g,白芍9g,桔梗9g,白芷9g,甘草6g,生姜3~4片,大枣6枚治疗,每日1剂。以上诸药加水5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20分钟,煎两次,共取汁300ml,每服150ml,日两次。对照组予正柴胡饮颗粒(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0g,每次冲成100ml,一日三次(重度加倍),连服3d。

1.3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及治疗中每日记录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痛、咽粘膜充血、咳嗽情况1次;发热患者每6小时记录体温1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病情评分标准:对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痛、咽粘膜充血、咳嗽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体温按实测值记录,治疗前后均评定积分。

1.4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感冒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治疗3d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积分下降90%以上。显效:治疗3d体温正常,症状、体征积分下降2/3以上。有效:治疗3d体温较前降低,症状、体征积分下降1/2以上。无效:治疗3d体温未降或升高,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1.5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关检验给出的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前后变化值之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痊愈20例(66.67%),显效4例(13.33%),有效3例(1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痊愈7例(23.33%),显效7例(23.33%),有效11例(36.67%),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积分为10.33±3.52分,治疗后1.44±2.51分;对照组则分别为9.89±3.72及3.25±2.62分。两组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积分降低更显著(P<0.01)。

2.3两组治疗后体温下降及复常时间比较治疗组开始降温时间为2.99±1.28h,对照组则为3.25±1.56h,两组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4.40±11.05h,对照组则为28.60±19.83h,两组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外感证属表寒里热证者病机多为素蕴内热,复感外寒,内热为外寒所遏。临床以30岁以下青年为多,40岁以下次之,提示与青年人喜食辛辣、内郁积热有关。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表寒里热证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其退热效果良好,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外感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发热、咽痛、流涕、头痛、咳嗽,口渴等症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病人耐受性好,表明柴葛解肌汤为治疗外感证属表寒里热证者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