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下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绿色发展理念下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设计

张宁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

摘要:绿色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一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针对云南省山地面积分布广,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对如何做好绿色发展理念下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设计,以云南省富源县北片区道路绿化设计为例,总结了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设计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对绿色发展理念下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绿色发展;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绿化设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绿色化”概念,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理念高度融入未来五年直至更久的发展规划之中,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绿色发展理念内涵

绿色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一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发展理论的新意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果,闪烁着政治、经济和生态学的理论光芒,集中体现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达到了一个崭新高度。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遵循自然规律、以人为本、突出创新,注重保护与协调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思想。

二、绿色公路设计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后,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并颁布了《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全面提升公路建设理念,转变公路建设发展转型升级方式。目前,专家学者们对绿色公路的建设有了一定的探索,减少资源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绿色公路研究的重点,通过规划、设计等方面来寻求生态环境保护或者恢复。

绿色公路设计理念的核心就是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山区城镇道路同公路设计在道路选线、建设条件、考虑因素上有很诸多相似之处,因此,绿色公路设计理念在山区城镇道路设计中同样适用且山区城镇道路设计绿化设计考虑因素更多,干扰更大,同老百姓生活更密切。

三、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设计案例

2011年8月30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2012年11月21日,时任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推进会上,指出建设山地城镇要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上下功夫。

云南省山地面积分布广,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区域差异性强。山地城镇道路工程建设造价高、难度大、情况复杂,如何做好绿化设计?本文以云南省富源县北片区开发道路绿化设计为例,作如下探讨和思考。

1、项目背景

富源县是云南省曲靖市辖区的一个大县,位于云南省和贵州省的交界处,富源县属于高原多山地区,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槽坝及缓坡地不及10%。

富源县积极响应云南省政府提出的‘城镇上山、农民进城’机遇,积极探索具有富源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创新方式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和谐富源新画卷”。富源县北片区开发就是这一背景下,再造一个新城,创建宜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努力把富源县城打造成滇东高原上一颗明珠。

2、项目定位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在城市整体形象系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城市道路不但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和“血管”,更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在城市整体景观塑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源县城北片区道路工程成为富源整个城市最具特色和感染力的展示窗口,其景观工程的营造对体现富源城市实力、展示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绿化景观设计

3.1设计原则

以景观生态设计理念和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借鉴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根据道路的空间序列和景观特征,结合地方特点,营造生态优良、环境幽雅、景观和谐、形象独特的生态景观道路。

3.2结构分析,突出创新

3.2.1控规分析,重新定位

分析控规形成的城市景观格局,根据控规分析与土地利用发掘本次设计所涉及的11条道路在城市景观体系中的作用:

A、中山北路——景观轴意义(自然景观为主),以居住休闲型与自然景观型道路沿线空间为主,绿化配置追求自然,绿化树种以云南樟、银杏、樱花等为主,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沿街道路与用地衔接可通过缓坡草地(种植灌桥形成自然景观效果)、入口广场,退台绿地等形式。

B、兴民路——人文景观为主,沿街商业区,塑造商业休闲型道路沿线空间,可在设计中加入人文景观元素,强调历史厚重感与商业中心氛围。

C、2、3号路——城市绿心所在(地势较高的城市绿地,城市中心山体公园),自然景观型与公共开放空间型沿线道路空间,强调2、3号道路与中心绿地和周边用地的亲近关系,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

D、其余道路——城市次干路,生活性道路,道路沿线以居住用地为主,居住休闲型沿线空间,局部根据地形特征形成建筑退台或底层架空廊道,作为公共休闲活动场地。

3.2.2强调空间格局,打造“一心”、“一轴”

一心:城市绿心,规划区中部的城市中心公园,考虑公园周边道路2、3号路与城市公园的关系,采用绿化挡墙、自然堡坎的艺术处理、缓坡草地、台阶式广场等形式使城市公园与道路衔接界面自然而不僵硬,通过人行空间与局部公园绿地的无缝重合,形成丰富的街巷空间。

一轴:中山北路——中山北路作为城市道路与山脉水系的有机结合,结合城市凤凰山的山体走势,利用规划保留山体绿地形成有起伏的外部空间,形成凤冠(制高点)、凤翼(中山北路),凤眼(利用城市水体形成的居住区域内部的大型景观水体),丰富城市特色的风貌塑造和天际轮廓线,形成“步移景异”的“漫步景观”体验。

3.2.3分级节点,按需设置

结合道路系统和城市公共绿地分布,选择城市区域位置重要的部分,或是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点设置一级节点,考虑城市道路沿线局部开敞空间或小区出入口设置二级节点,由两个层次的节点系统形成对长条型城市绿带的控制,并通过步行体系连接,利用地形地势形成山地城市的峡景空间。

3.3尊重规律,适地适树

由于富源煤矿产业发达,所以在行道树及隔离景观带高层大乔木的选择上,除须美观外还需注重其遮荫、吸尘等功能。行道树乔木主要选用:云南樟、乐昌含笑、银杏、广玉兰等,单排行道树种植间距为5米。

隔离景观带树种选择上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冠大荫浓、树形优美、叶色富于季节变化、抗病能力强的树种。在配置上要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相结合,达到近、远期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隔离景观带地被以耐旱、耐冻、耐修剪且色彩艳丽灌木搭配为主,以红花檵木、毛叶杜鹃、金森女贞、满天星等;中层乔灌木采用云南樱花、红花檵木球、红叶石楠球等、高层乔木上以常绿扩叶为主来塑造一种整齐大气的美感,主要选择植物香樟、广玉兰、银杏、乐昌含笑等。

3.4沿线景观,因地制宜

沿线景观设计紧紧围绕富源县气候及植被优势,以植物造景手法为主,注意美学原则的体现,强调运用丰富的植物材料,侧重植物造型与色彩变化,在植物造型、季相变化、色彩搭配及平面构图方面均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体现地方经济文化及植物特色风光。

隔离带景观讲究组团式布置的绿化种植形式,强调群体效果,突出空间序列的安排,具体分为自然式丛植、带状分层种植及整齐行列式种植三种,体现丰富的植物种植风格。

平交区景观设计在体现地域特色,赋予各平交区不同的风貌特点,形成整体统一,各具特色的形象表达,有效提升道路沿线的整体风貌。

桥梁景观主要从两岸桥头和桥体本身进行景观营造,以小品、景石,营造特色鲜明的桥头景观。

边坡绿化设计因地制宜,边坡尽量放缓,一坡一方案。

四、云南山地城镇道路绿化设计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山区城镇道路绿量,道路绿地率根据道路等级不同,实现了支路绿地率不少于15%,主干道绿地率不少于25%。

2、通过边坡绿化、立体绿化等方式提高道路绿化效果,为弥补道路绿地率的不足,在停车场,道路红线外的街头绿地,还增设绿化空间,适地适树,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

3、绿化景观与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标杆、地下管线统筹安排,保证了树木所需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4、景观设计体现了云南山地城镇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道路的功能定位并融入自然环境。

五、绿化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城镇化建设,云南山地城镇的面貌取得了巨大改观,在道路绿化建设方面也有可喜成就。一方面,云南山地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有限,适当的投入均能达到良好的改造效果;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开展的园林城镇评比活动,也促进了山地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然而面对令人欣喜的建设成果,山地城镇自身的局限和过快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值得思考和研究,反应到道路绿化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忽视规划设计,偏重领导意图

由于某些局限性因素,小城镇道路绿化建设往往是规划跟着建设走,或者一味照搬城镇的建设模式,没有完全因地制宜地设计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绿化。另外,领导的喜好也严重左右着小城镇道路绿化建设的结果,领导说哪里需要就做哪里,甚至从树种的选择到种植方法也依领导的喜好而确定,在很大程度上,领导的审美能力是决定道路绿化成败的关键。

2、未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有待提升

道路绿化设计中人性的关怀不够,重点都放在道路绿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上,而未充分考虑其功能性,在规划设计中未能充分地从市民的行为心理的角度来考虑,有的分车绿带没有充分结合周围人流量和公共建筑的位置来合理分段,再如人行道中盲道上随意设置的电线杆、公话亭等给盲人行路造成障碍和安全隐患。

3、植物种类缺乏多样性

云南省山地建成区主干道的行道树树种主要为香樟、银杏、广玉兰、还有少部分樱花等,其中香樟、银杏、广玉兰分别占总数的42%、16%、6%左右。树种搭配比较单调,未能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和起到良好的生态环保作用。

六、对策及建议

1、确立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

在进行山区城镇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时,除应遵循景观规划学、生态学等基本规划理念外,还应确立设计人员应先期参与道路规划设计的规划理念,增强设计人员在决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改变以往那种只是在道路建成后再邀请设计师来做些“美化”工作的状况,同时也能有效地消除决策过程中的“长官意识”。

2、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考虑云南山区道路特点,绿化形式不能局限于设计的条条框框,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3、合理选择绿化树种

在云南山区道路绿化设计选择树种时,除应遵循基本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云南山区城市的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山区城市道路特殊的纵横断面、线形等因素,优先考虑本土树种,合理选择适宜的外来观赏物种,增加道路绿化效果。

结束语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倡导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环境之美。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云南山区城镇道路绿化设计上,注重节约资源,崇尚自然,以人为本,适地适树,最终实现云南山区城镇道路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2015年1月19—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2(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交通运输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绿色公路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R].2015,12.

[4]谢方成.生态公路设计理念与建设分析[M].2009,(4):108-109.

[5]张震,陈兰荣.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7):228-229.

[6]云南省山地城镇道路工程设计导则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试行),2002(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