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论析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价值

德庆旺姆

德庆旺姆西藏南木林县第一双语幼儿园西藏南木林857100)

【摘要】中华民族,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在其中,少数民族本身的音乐、舞蹈艺术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这些民族艺术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面临着困难。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就是培养人才以及传承文化最根本的地方,本文主要就藏区少数民族所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地区学校起到的主要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地区;艺术传承;地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022-01

1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要使我国少数民族艺术能够在新时期大放异彩,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将保持少数民族艺术生命的活力作为一项永恒的课题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传承的任务放在少数民族同胞的少年儿童身上,让他们从小就在自己的血液里烙上深深的印记,从幼儿期就将少数民族艺术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承和发扬。这些都建立在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是可行的。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首先,少数民族艺术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活泼生动的形式,这正好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相匹配,容易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价值

2.1艺术传承本身价值

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主要分成两个大框,其分别是“传”、“承”。这两个过程需要人的参与,调动起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传承的力度。不管是“传”还是“承”,其都应当让少数民族同胞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其中,不能浪费其一腔热血,要利用其热情实现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目标。经过实践调查可以了解到,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的交流以及共享速度也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其在无形之中拓宽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渠道,在该时代发展背景下,全球化的文化和潮流都开始发生了变化,其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比较显著,无论是何种生活方式,都应当依据世界的流行趋势进行,尽可能的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更趋向于流行趋势的生活方式,其会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追赶潮流,有些年轻人会认为民族的文化比较落后,这就让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受到了极为明显的阻碍,想要改善这一发展状态,其就必须要让少数民族的传承者对自身的民族艺术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知,从幼儿教育入手,培养幼儿们的民族艺术思想的认同感,让幼儿们都可以更为热爱自身国家的少数民族艺术,并将其艺术当作自身国家发展的瑰宝,深入的了解其它民族艺术的文化,并感受其艺术的魅力以及价值,让我国民族文化可以发展的更为昌盛,营造出一个和谐繁荣的景象,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现阶段,社会各界已经开始注重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将其发展的目光转向到该层面上,幼儿时期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们自身未来的发展动向,还会给其留下极为深远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对六岁之前的儿童进行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帮助幼儿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各类知识的态度以及倾向等。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就已经开始养成一些习惯以及倾向等。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其兴趣会逐渐的呈现分化的特性,每个幼儿都有着和其它人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幼儿在接受相关的教育之后,其对于各类活动会表现出一种较为浓郁的兴趣,端正了其自身的学习态度。

2.2对幼儿个体发展的价值

有利于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可否认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于人的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都是举足轻重的。在幼儿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传承,其实就是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幼儿在接触少数民族艺术的过程中,通过聆听少数民族传说故事、少数民族歌曲和乐曲,欣赏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和舞蹈,穿戴少数民族服饰,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调动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中,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概括理解,不断记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并不需要大量理论知识的传授,想要将幼儿培养成为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者,首先要进行少数民族文化自信和感情的培养,让幼儿从小就感知到本民族艺术文化的优秀和灿烂,这就能使幼儿在欣赏少数民族艺术之美,表现少数民族艺术之美,创造少数民族艺术之美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其非智力因素。教育者要在这一阶段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否则这一阶段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了这一萌芽阶段,审美认知就得进行全新的认知重构,反而会浪费时间。所以,幼儿可以在欣赏和学习一些少数民族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对少数民族艺术产生兴趣,在心理构架上重新对于艺术进行全方位的美感感知,从而引导幼儿能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艺术感导向和审美取向。

结语

新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以古而古,而是必须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民族艺术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并把它融合在现实的土壤,去其糟粕。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而民族地区学校理应承担起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重任,这既是它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也是它立足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幼儿歌唱活动的反思与探究[J].杨丽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2]美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审美表现力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J].苏丽兰,李宝英.现代教育科学.2017(S1)